中原地带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这片群山环抱中的平原地区有着黄河穿过,无数古代王朝的宏大战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也有“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一说法。而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国共双方也僵持在了这片古战场上。

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一年,第一年的国民党军采取分散部队,全面进攻的方式,露出了许多战线上的薄弱部分。这正中粟裕的下怀,通过我军的穿插机动包围,很快敲掉了国军大量部队。但在受到重创后,第二年的国军对于战术有了一些调整,将部队更加集中放置,出现了多个强大重兵集团,而且大都围绕公路铁路进行排布。



国民党军队正在布防

这也导致解放军不得不去进攻这些借助城市或者是地形建立的重兵集团,而贸然的进攻则又会被旁边的敌人通过交通线夹击,非常棘手。国民党军依靠此次战术也的确获得了一些战果,双方部队都难以发动进攻,进而在中原展开了对峙。

这样僵持的局面对于解放军是不利的,每拖延一段时间,蒋介石在南方都能招到更多部队,当时蒋方还有美国的装备支援,能够快速武装部队,若不能打破中原僵局,国民党军的装备和人数都会爆发式的增长。



蒋匪军为内战扩军

当时美苏双方都处于大战后的休养期,对国共内战的干预程度不高,若一旦两个超级大国缓过气来,这场内战的前景就变得不可预测了。为了赶快调走国民党军有着重装备的主力部队,中央命令粟裕率领华野部队渡过长江,以威胁蒋介石政府核心地区,从而调离中原国民党部队,产生部分以多打少的局面。但在中央和粟裕的多次商讨后,粟裕向中央发出了一封很著名的电报,斗胆直言不能过江。



重武器行军是很困难的

他举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首先中原的国民党精锐部队有着不少重装备,如果蒋介石去调动他们过江需要放弃辎重,很可能效果不如预期。而华野过江也不能携带火炮等重武器,只能携带炸药等便携武器,对战斗力有影响,过江之后的补给问题也比较困难。

并且在粟裕看来,这个时候的华野已经有了能够和国民党精锐扳手腕的实力,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在中原伺机歼灭大批敌人有生力量后再寻求渡江,这样还能够造成国民党在长江以北部队的总溃逃。毛主席在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后也是比较认同的,在多次交流之后也是确定了这个方案。粟裕也立下了军令状,保证歼灭国民党精锐第五军再渡江。



蒋军当时士兵普遍斗志涣散

然而此时的粟裕心里想的远远不止第五军,他心中已有了一套在中原全歼国军精锐的计划,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整个国军防线动起来。如果都是躲在城池工事后面的缩头乌龟,那无疑是很难啃下这几块硬骨头的。

渡过黄河的粟裕,很快就看到了前来阻击他的邱清泉兵团,这也正是他想要的最好诱饵。粟裕指挥南边的部队,自南向北先攻击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由于解放军在历史上很少直接进攻省会城市,此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被粟裕轻而易举的攻下。



解放时人民夹道欢迎

醉翁之意不在酒,粟裕想着的是想要诱导战线上的几个国军集团开始增援开封,给他充分时间来围歼邱清泉。但蒋介石无法接受省会被攻占的政治压力,强令整条陇海铁路上的部队全部向开封方向集结,这一下调集的军团又实在是太多了,邱清泉附近密密麻麻全是敌军,粟裕快速转换目标,试图先打掉从徐州方向前来增援的区寿年一部。

区寿年是粤系军阀出身,曾经是当时反蒋的主力军阀之一,后来才归顺。所以他比起其他国军部队要格外爱惜羽毛。在增援的过程中速度极为缓慢,以至于出现了掉队,粟裕的拉扯就是想要吃掉掉队者,区寿年很快就被华野包围起来,而占领开封的部队也早就撤退,邱清泉就算到了开封也是白跑一趟。



邱清泉等人在集会

而邱清泉很鸡贼的没有上当,他随便派了几个人去接收开封,大部队转头就向粟裕袭来。本来要去解陈唐兵团包围的兖州的黄百韬也调转矛头试图援救包围圈的区寿年,华野处境相当凶险,但就算现在撤退,也会有损失,不如赶快干掉眼前的区寿年,再腾出手来解决这两个支援军。

区寿年听说有两支兵团来救他,不由得大喜过望,命令全军发动突击,策应援军里应外合击溃粟裕部队。但自古以来试图中心开花的人都败了,区寿年也不例外。他开着的小坦克被粟裕截住,全军被歼灭,本人也被俘虏。区寿年气得不行,见到粟裕第一句话就是:“你小子胃口太大了,肯定要败。”然而粟裕全当他在痴人说梦,毕竟是手下败将,说的话也得打个折扣。



历史照片

腾出手来的粟裕,很快瞄准了猪突猛进的黄百韬兵团,这是黄百韬尚不知道粟裕已经解决了区寿年,完全没有准备就被华野给包了饺子,黄百韬被粟裕压缩到几十个小村庄中,他手下的大量机械化装备、包括坦克等都被摧毁,本来的国军精锐一下就变成了穷鬼。

黄百韬感觉自己没救了,开始在指挥部里面焚烧机密资料,等待被全歼。但不依不舍的邱清泉付出了重大代价后也终于冲破了粟裕的防线前来搭救黄百韬。粟裕也不啰嗦,你既然来了我就走了,突然撤退。而邱黄两军还拼了命的死追华野部队,也没捞到什么成果,回去就宣传自己在这场豫东战役中“大捷”。



战斗场面

但他们都没有发现,粟裕不仅仅是吃掉了区寿年兵团,歼敌总共9万人,还通过这场战役成功调动了全中原的国军,都来到了这小小的一块地方,而东北侧的兖州和襄樊都失去了援军,暴露在了当地解放军的包围之中很快被攻破。国军手中只剩下了开封一座重镇,挺近大别山的中野部队也得到了喘息机会,而国军精锐部队中的两只机械化装备尽失,邱黄二人都无再次发动大规模机动攻击的机会。这样一来一去,国共双方大部队全部到齐,演变成为了一场对于国民党军极端不利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

林彪对于华野的战报一向极其关注,他最尊敬的解放军将领就是粟裕,这次豫东战役,也让林彪发出了:“粟裕尽打神仙战”的感慨,而中野刘伯承也评价:“打这样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胆识,没有这样的气魄。”粟裕这一来一去的牵扯,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略水平,将中原战事化被动为主动,化僵局为胜局。他随后又在淮海战役中大败国民党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