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革命的早期,傅兴贵就投身其中,与部队并肩前行,共同经历了那段最为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他身上的累累伤痕,都是他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见证,每一道伤痕都承载着无上的荣耀。

新中国成立后,战友们和领导都纷纷劝说他留在城市。大家都知道,城市有着更好的医疗条件,能让他因战争而伤残的身体得到妥善医治,生活也能更加安稳舒适。然而,傅兴贵却毫不犹豫地婉拒了这份好意。在他心中,农村的建设迫在眉睫,那里才是更需要他的地方。就这样,他毅然决然地奔赴农村,为农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傅兴贵的革命经历

1931 年,国民党军队把麻城县乘马岗乡付家榜村抢得啥都不剩,村子里冷冷清清,一片凄惨。躲在深山老林里的男女老少,慢慢回到了穷得叮当响的家。可刚回来,又有一批付家榜人被敌人残忍杀害。老人们气得咬牙切齿,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都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报仇。

在祠堂中间,站着 6 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付家榜的掌门人正把刚做好的大刀绑在他们背上,准备一起喝壮行酒,去跟敌人拼了。就在这时,一个满脸稚气的少年冲了进来,大声喊着:“我要当红军,给我一把大刀,我要去杀白狗子!” 这个少年就是只有 15 岁的傅兴贵。别看他年纪小,心里可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



在后来 20 多年的革命战斗里,傅兴贵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立下了不少战功。他从红军的班长开始干起,后来又当了排长、连长、医院指导员、组织股长,还当上了特务营长。

长征的时候,他带着全连官兵和敌人打了 3 天 3 夜。战斗特别激烈,傅兴贵的脑袋被 3 颗机枪子弹打中,人都快不行了,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指挥战斗。

战斗结束后,军长徐海东知道了傅兴贵的英勇事迹,马上宣布给他记大功一次,还让全军的官兵都向他学习。

傅兴贵放弃城市优渥的工作和生活

全国解放了,傅兴贵带着二等甲级残废证书,还有 7 枚军功章,主动要求复员回家建设家乡。他到湖北省民政厅优抚处办回乡手续的时候,优抚处长肖逸山以前在他手下当过副排长,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老连长。

老战友见面,那股亲热劲儿就别提了。肖逸山专门在黄鹤楼饭店给傅兴贵安排了一间很舒服的房间。这两位在战火里结下深厚情谊的红军战士,挨着坐在沙发上,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特别投入。傅兴贵心里装着事儿,一脸沉重地跟老战友说:“咱中国革命能有今天,全靠苏区的父老乡亲拿血、拿泪、拿命换来的。咱们能活到现在,也是战友们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命保下来的。我忘不了他们,咱可千万不能忘了他们啊!”

就这么过了 9 天 9 夜,肖逸山跟着这位曾经的老领导跑前跑后。有句话他在心里反复琢磨了好多遍,才终于说出口:“老傅,你是二等甲级残废,还是立过大功的红军营长,按照相关规定,省里打算把你安排在武汉省直机关工作。”



傅兴贵一听,脑袋摇得像拨浪鼓:“那可不行,跟我一块儿从村里去当兵的有 7 个人,6 个都死在战场上了。我身上还带着他们交代的任务呢,我得回去,给那些吃尽苦头的乡亲们带去点希望。”

肖逸山了解老领导的脾气,也明白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找了一辆敞篷汽车,送傅兴贵和他爱人王岱英、儿子傅从远,还有两只特意从延安带回来的小羊羔,踏上了建设家乡的路。

傅兴贵回到了阔别 20 年的老家,迎接他的是一张张满是泪水的笑脸,还有那片伤痕累累的土地。老人们看见他,抱着他就放声大哭,跟他说他参加红军没多久,家里 11 口人就全被国民党反动派给害了;婶婶、嫂嫂们看见他,哭着问跟她们家男人一起去当兵的,怎么没回来;村长看见他,唉声叹气,一直在问以后可怎么办。

是啊,付家榜这个地方太偏僻了,前前后后十多次被国民党和日本鬼子祸害,山林、房子全烧成灰了,1000 多口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抓走,最后就剩下 500 个没依靠的老人和孩子,还有数不清的心酸和苦难。看到这些,傅兴贵心里难受极了。为了中国革命,家乡的父老乡亲付出太多了……

傅兴贵为老乡办实事

傅兴贵刚回村的第一天,就把组织优待他的 500 公斤大米,全分给了 100 多户吃不上饭的困难人家。第二天,他在村里挑了 3 个能干的小伙子,带着简单的测绘工具,爬上火炮岭,开始规划建设家乡的长远打算。经过一个多月的勘察,傅兴贵明白了,要想让山区经济好起来,就得绿化荒山、兴修水利、保住水土。

于是,他用 150 元复员费买了 5000 株树苗。在他和村民的努力下,第二年,那片满是战争弹坑的荒岭,就长出了一片新绿。短短 10 年,8000 亩荒山都变绿了。接着,傅兴贵又带着村民兴修水利,村子慢慢成了全县的富裕村。大家吃饱饭后,傅兴贵又开始操心教育的事儿了。



傅兴贵常说:“苏区是革命的摇篮,学校是人才的摇篮。” 村里有个叫傅玉华的孤寡女人,她以前是武汉女子中学的学生,红军时期给二十五军领导戴季英当过秘书兼打字员,抗战时被国民党抓了,被迫嫁给一个少校军官。后来丈夫战死,她和儿子在河南住了几年,可儿子又早早去世,她就回了付家榜村,日子过得很艰难。村里要办小学,有人想请她教书,可因为她当过国民党军官太太,没人敢拍板用她。傅兴贵却站出来,拿自己的党性作担保,请她当校长,还一直鼓励她:“你放心干,我们信你,你的事早晚会弄清楚的。”

为了帮傅玉华把历史问题说清楚,傅兴贵到处打听原二十五军领导戴季英的下落。后来听说戴季英离休后住在郑州,他就坐车去找这位老领导了解情况。戴老知道傅玉华还活着,心里很感慨,亲自写信鼓励傅玉华好好抓教育,还带了 500 元慰问金。一个月后,傅玉华就接到了中共湖北省委恢复她红军待遇的通知。就这样,傅玉华走上了心心念念的讲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