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1日,为了庆祝劳动节的到来,天安门广场举办了盛大的节日典礼。一众将领们也齐聚于此,共襄盛举。

孙毅中将也收到了邀请。结果,等他在天安门城楼上驻足了一段时间后,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抬头望去,发现站在毛主席身边的罗瑞卿竟然几次有意无意地往他这里看,眼神中充满了警备。

孙毅有些奇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坎坷的革命路

孙毅出生在河北大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父母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学堂读书,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成就。

孙毅也很争气,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一路读到了高小。但由于学费负担太重,他还没毕业就因为承担不起学费辍学了。



之后,胸怀大志的他直接离开了家乡,打算出去闯荡一番。

然而,由于当时局势动荡,到处都是旧军队混战,孙毅难以安身立命。他将身上的盘缠花完了都没有找到一份谋生的活计。

无奈之下,他只好又回到北方,来到河南投奔正在开封警察所当教员的哥哥。



但那时哥哥生活也很拮据,见弟弟一直在这里“白吃白喝”,即使找到工作也干不长,他便直接与之争吵了起来:“你拉个洋车去,也比在我这闲待着强啊!”

年轻气盛的孙毅被这句话伤了自尊,当即独自跑了出去。恰逢遇上了西北军正在招兵,孙毅想也不想直接参了军。



那时西北一带打得正欢,新兵入伍就是过去充人数的。孙毅参军没几天便被派到了战场上。

看着战场上血流成河,新兵们都是被身后的长官用鞭子抽着哆哆嗦嗦地往前走。

唯独孙毅是个例外。枪声刚一打响,他便如离弦之箭一样冲了出去,而且哪里枪声最响他往哪里冲。



西北军的装备并不好,孙毅的枪没打几发子弹就没声了。他索性将枪一扔,抽出背后的大刀冲向了敌营。

他也不管周围有没有敌人的伏击点,看见敌人就上去砍,最后都将手砍麻了。



在一番激烈的较量后,他正面的敌人也终于被打跑了。战斗结束后,凭借着这种勇猛无畏的作战风格,他也很快在军中出了名。

然而,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非常危险的。后来在一次作战中,孙毅果然受了重伤,卧床两个月都不见好,还险些丧命。



原本身体壮硕的他只剩下了骨头,头发也掉了很多,唯独胡子非常茂盛。

孙毅不禁感慨,在他最危险的时候,只有胡子对他不离不弃,他要留一辈子。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孙毅蓄起了胡子,并且留了一辈子。



不久后,大革命失败了,冯玉祥也归顺了老蒋,两军开始联合攻击我军。

彼时在旧军队待了多年的孙毅,早已对内部腐朽的风气感到厌恶。



而他原本就对我党人员有好感,在见到老蒋开始针对我党时,他更是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不久后,他便找到了自己的老乡兼好友赵博生,向他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岂料对方竟然也有与他同样的想法。



回归正途

赵博生因为当年不是国军的嫡系,一直遭到老蒋的刻意打压,军需和物资要不到不说,每次上战场他还总是被派到前面挡子弹。

后来“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要求停止内战,北上抗日,但老蒋始终不同意,这让赵博生悲愤不已。



后来在街上见到红军所贴的“放弃内战,联合抗日”的标语后,他便萌生了加入红军的想法。

如今见到孙毅也不愿再待在这里,他便邀请孙毅和自己一起去投奔红军。

孙毅完全同意他的想法,在他眼中,红军才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队伍。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商量好了起义计划。

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孙毅便跟随赵博生、董振堂等人在江西宁都进行了起义,并率领1.7万人加入了红军。

不久后,这支部队被编入了红五军团,孙毅被任命为十四军侦察科长。此后,他们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攻战斗。



孙毅继续在战场上展现着他奋勇拼杀的雄姿,为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可惜的是,他的老朋友赵博生却并未和他一起迎来革命的胜利,他最终在第四次反围攻战斗中壮烈牺牲。

孙毅无比悲痛,此后他便带着好友的革命遗愿,继续奋斗在了战场上。



当时因为红军有纪律,当兵一律不准留胡子,孙毅非常担心自己的胡子也留不住。

后来有一次,他迎面撞上了朱老总与刘伯承。朱老总老远便认出他来了,就因为他留着一口胡子。



朱老总佯装生气地说,红军规定不能留胡子,难道他就不怕受罚吗?

孙毅直接说不怕,并解释了自己当初为什么留胡子的原因。



朱老总听后立马大笑起来,说他是个讲义气的人,让他好好留着胡子,若是有人问起来就说是他和毛主席特批的。

孙毅非常感动。在我军部队中,他也体会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官兵平等,互相友爱的氛围。



一生的考验

之后他便带着这把胡子走完了长征路,又走过了抗战与解放时期,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由于表现出色,作战勇猛,他也逐渐受到了中央的提拔。



在红军时期,他便担任了红一军团参谋长等多个重要职务。在长征时,他原本是有资格做马的,但有干部却撤掉了他的马。

对此,孙毅没有任何怨言,真就靠着一双脚板走完了整条长征路。这也让他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成为了他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抗战时期,他又陆续担任了115师343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等职,在平型关战斗以及反围攻战斗中都立下了不俗的战功。

解放战争中,他又担任了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为解放华北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一次次的浴血奋战中,他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信任与重用。

1953年,他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党委常务委员,继续奋斗在了新的岗位。

这一年五一劳动节,他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大家共襄盛举。



这原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但孙毅在观礼中途却发现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频频朝他瞪眼。尤其是在他稍微移动时,对方更是紧紧盯着他。

孙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几天后,他看到了一份由总政保卫部印发的《保卫工作通讯》才恍然大悟。



其中有一篇短文,上面写的是我方刚破获的一起重大案件,罪犯的名字刚好叫“孙毅”,非常巧合的是这人也留着一把胡须。

再联想到罗将军前两天一直盯着自己的事情,孙毅顿时明白了原委。

虽然被人误会了身份,但他却并未责怪对方,而是非常敬佩对方的敬业态度。



到了1993年,他在写传记时才将这件事说了出来。他表示罗瑞卿将军做得很好,而他也相信党,相信群众,也做好了一辈子接受党组织考验的准备。

回顾孙毅将军这一生,他的革命经历曲折又坎坷。虽然这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总是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回到党的身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