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通讯员 张亚峰 成于庆

“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在两年前还是一座重逾万吨、‘海拔’五六米的‘垃圾山’。现在‘山’被搬走了,树也种上了,土地重新活了过来。”4月16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与通州区政府联合建立的公益诉讼示范林揭牌,该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张纳向记者介绍。

这片示范林的建成源于一起公益诉讼检察案件。事情还要从四年前说起,当时,田某等人与通州区某果园现场管理人互相勾结,将果园用于非法收储建筑垃圾敛财。此案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田某等人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法院判刑,并处罚金。

涉案66亩果园上倾倒的上万吨垃圾让人触目惊心。案子判完了,垃圾谁来清理?为破解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跨区划、倾倒人发现难、环境修复无人买单等难题,北京市检四分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查出了500余辆曾向该地倾倒建筑垃圾的车辆。

此后,检察机关采取约谈涉案公司、开展司法鉴定、借助模型分析各车辆倾倒趟次及载重等措施查明事实,对损害进行了评估,厘清责任。这些倾倒建筑垃圾的相关违法行为人后被逐一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被追究了法律责任。

2024年,在获得法院判决支持后,北京市检四分院在属地政府、行政机关的协助下,督促违法行为人承担环境修复责任。这些违法行为人需组织清运消纳建筑垃圾近1.5万吨,并按农用地标准在涉案66亩的地块上重新覆土,种上树木。

4月16日,在修复后的地块上,北京市检四分院联合通州区政府建立起“检地共建公益诉讼示范林”。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三级检察机关、相关行政机关,以及北京市人大代表、“益心为公”专家志愿者等多方共同见证了示范林的揭牌,并共同在林间种下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树苗。

北京市检四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惠说,此举是检察机关坚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做实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深度融合的良好示范。

北京市人大代表秦红岭说,示范林的建成反映了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作为,以数字检察思维破局,不仅关注高质效办案,还切实保障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