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平谷区的桃花开得繁盛,一树接着一树,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正在进行,将持续到5月5日。十里桃花林、万亩桃花海,山花烂漫间,歌声阵阵,这是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设置的特别环节,由多支乐队轮番献唱,打造春季独属的浪漫氛围。
一支名为“谷仓乐队”的乡村乐队多次登场,在他们的歌声里,有四季平谷,有万亩桃林,还有诉说不尽的热爱和乡愁。许多是谷仓乐队的主唱,他留着一头中长卷发,背着一把吉他,春天的暖阳将他的面庞晒得发红,他说:“我们的乐队,是一支为村庄歌唱的乐队。”
谷仓乐队为村庄歌唱。受访者供图
从城市走向村庄
许多曾是一名摇滚青年,剃过板寸,留过长发。1999年,许多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中的一员。在这里,他遇到了孙恒、小吴等人。许多说:“面临压力、困难的人,反而更需要强烈的精神满足。”于是,他们在工厂和建筑工地上为工人歌唱。
在皮村创作、歌唱的日子,许多回想起来,恍然如梦。他说:“过去,我们在城市为打工人歌唱,唱各自在城市里的工作和生活。”在“打工文学”蓬勃发展的年代,许多和乐队成员改编工友写下的诗歌,创作成歌。他们解构着工厂里的人,把不被看见的打工人形象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出来。
而现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催生出人们对于田园的渴望与追求,乡村得到了更多关注。于是,谷仓乐队以新面貌出现了。许多说:“我和几位朋友一拍即合,把歌唱的内容和对象转向乡村。”2016年,谷仓乐队来到平谷区,成立了“同心音乐公社”,音乐人们面向一片桃林,在这里歌唱。
到同心音乐公社的客人,大多是音乐人,他们在舞台上肆意表达。许多欢迎走进这里的每一位朋友,他会站在吧台前泡一壶茶招待来客,再聊一聊各自近期的生活。一位因为音乐和许多结缘的客人说:“这里很舒服,我和许老师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
谷仓乐队主唱许多谈音乐创作理念。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为全国的村庄歌唱
2017年,许多和乐队伙伴开了两辆车,到全国乡村巡演,最远的一次,他们从北京一路唱到了广西。“社会发展到了需要城市反哺乡村的时候了,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人选择回到或者走向乡村。”
这就是谷仓乐队选择出走城市的缘由,他们像极了孩童,疯狂地吸收有关乡村的一切,一个月,就能走过二十余个村庄。“我们基本上会唱乐队的原创曲目,再就是一些民谣、歌谣。”许多弹着吉他,在村庄搭建的简易舞台上轻轻哼着,台下的村民跟着音乐晃动身体,许多说:“村民对音乐也是有感受力的,即便是不识字的老一辈,也能因为声调的高低做出反应,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
后来,谷仓乐队决定为村庄歌唱。2018年,村歌计划启动,发起人许多和乐队的其他成员走进村庄调研。五年里,谷仓乐队调研了近百个村庄,目前,已经为超过五十个村庄创作村歌。
2024年的春天,许多和乐队成员一起走访平谷区南独乐河镇的13个村庄,他们要为南独乐河镇创作一首镇歌,这也是北京市的首个“共创型镇歌”。调研过程中,谷仓乐队和村民们面对面,讲乡村故事、聊生活经历,于是许多写下——“石塘峪成全人世间,希望播撒在绿水青山”,许多说:“在歌里,我们会用很直接的情感去表达这些年村庄的发展。”
时隔一年,这首《独乐颂》还是经常被许多唱起,谷仓乐队有时会被村庄邀请去演出,而在南独乐河镇的土地上,村民们最想听到的,还是这首歌。许多说:“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台下的村民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哼唱,这时候,这首歌就拥有了更浓烈的情感,我们也和这片土地有了更深沉的链接。”
谷仓乐队为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创作镇歌。受访者供图
受乡村滋养的音乐人
许多喜欢和村民交流,还是那把木吉他,轻扫琴弦,音符就一个个蹦出来,和着乡音,歌曲就留下来了。在鄂尔多斯的旧庙湾村,谷仓乐队唱“物厚大美旧庙湾”;在福建的墘头村,他们唱“上山采花好烂漫”;在云南的外普拉村,他们唱“火波诺玛左脚舞,歌儿唱起来”。
许多说,创作是一个让人心花怒放的过程。“去乡村采风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滋养。”四十不惑的许多,依旧很“摇滚”,他喜欢和青年交流,从年轻人社交方式中去习得一些触及灵魂的东西。接下来的几周,许多和谷仓乐队已经排上了不少演出日程。许多说,希望未来能发挥出乐队的音乐能力,配合平谷区的文旅发展,去创作歌曲,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来助力乡村发展。
在平谷国际桃花节的舞台上,谷仓乐队献唱了一首《平谷》,这是许多专门为平谷区创作的歌曲。平谷国际桃花节运营负责人刘琬,在舞台下轻声和着。他和许多已经相识数年,他说:“谷仓乐队的歌里有平谷的春天,有独具特色的乡情。我们鼓励和支持更多原创乐队,特别是平谷本土的乐队加入到文旅活动中,打造出具有平谷特色的‘文旅+音乐’发展模式。”
“创作的这些村歌对于我而言,也是礼物。”许多说,这些歌曲,是一场场情感劳动的结晶,在学习、采风的过程中,当地的风俗和音乐风格,也被我们乐队吸收。“比如之前谷仓乐队巡演到贵州,我就听到侗族大歌里有蝉叫的部分,他们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蝉叫表达,这也给了我灵感,应用在《返乡青年》这首歌的创作中。”
“杏花杏花又开了,桃花桃花又红了,我在夏鱼路上挥挥衣袖,愿你我可以处处是故乡。”这是许多创作的《返乡青年》,他把近些年城乡生活经历写进了歌词里。许多说:“借用苏东坡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在平谷区,在这一大片桃花盛开的地方,确实能找到家的感觉。”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