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0°,川东腹地,2078平方公里沃土滋养着108万竹乡儿女。这座全国百强渔业大县、四川省渔业重点县,正以小龙虾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挥毫泼墨。

大竹县委、县政府锚定“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农业特色产业名片,将小龙虾纳入战略培育核心。全域推广“平田养殖模式”,以科技为舟、政策为桨,驱动稻渔产业破浪前行。截至2024年底,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年产小龙虾300万公斤、稻虾米1500万公斤,综合产值1.6亿元,亩均产值超5000元,让传统农田变身“黄金池”。


百岛湖养殖基地(陈丁 摄)

从产业模式创新到真金白银补贴,从科研院所技术赋能到“企业+农户”利益共享,如今,竹乡大地正徐徐展开一幅“虾稻轮作、产兴民富”的振兴长卷。

“30克以上的是大虾,20至30克归为中虾。”在乌木镇广子村那方用木板搭建的简易分拣台上,养殖业主彭明国指尖翻飞,将刚出水的小龙虾按规格分类。筐里鲜虾攒动,除供应本地及周边区县外,部分还将乘上冷链车,奔赴成都、重庆。“清明前中虾能卖32元一斤,眼下各地集中上市,价格回落了些。”他边分拣边介绍,语气里藏着对市场规律的熟悉。

活学活用

打工人建起百亩虾塘

十年前,在外务工的彭明国回到了广子村。“当时家里有个养猪场,叫我回来帮忙经营。”2021年,他入职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触到了小龙虾养殖,“当时主要是负责生产养殖的管理工作,也跟着学到了不少小龙虾的养殖技术。”


百岛湖养殖基地(陈丁 摄)

今年3月,彭明国通过土地流转,投身110亩的小龙虾养殖产业。“当时分三批投放虾苗,投了差不多4000斤虾苗,算下来光饲料就买了11吨,总投资约10万元。”尽管彭明国拥有一定养殖经验,但首次大规模发展小龙虾产业,仍让他有些忐忑。“现在的水质还没达到小龙虾生长的最佳状态,而且技术和管理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百岛湖养殖基地(陈丁 摄)

从投苗到收获,仅仅用了1个月时间。眼下正值小龙虾收获旺季,彭明国每天能捕捞1000余斤小龙虾,据他估算,这季小龙虾产量可达2.5万斤。“我买了50个地笼,每天晚上下地笼,早上天不亮就来收笼子,多的时候,一笼能收近30斤小龙虾。”

对于小龙虾的发展前景,彭明国十分看好,“收完这茬,接着种稻、养冬虾。”他眼中闪着光。

龙头企业

带动35个村发展稻虾产业

彭明国曾就职的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大竹县乌木镇,是大竹县小龙虾产业养殖的“领头雁”。该企业产业涵盖小龙虾良种繁育、稻虾生态种养、冷链物流加工、农业旅游康养、农业科技开发等业务,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公司车间,技术员们穿着白大褂,蹲在玻璃缸前仔细观察小龙虾生长情况,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项数据。“我们建立了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1个、现代水产科技园1个,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6000亩,大竹县粮油、稻渔园区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该企业董事长陈芝秀告诉记者,通过推行“公司+园区+农户”模式,吸纳有劳力、无技术、无资金的农户就地就近务工5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简易分拣台进行分拣(陈阵锋 摄)

同时,该企业创新“公司+协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模式,采取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服务、供物资、保底价收购的“五供一收”机制,以一份基本工资、一稻两虾三个产品、产品利润五五分成、参与创业零投入的“1350”托管模式,带动有劳力、有技术、有资金的农户自主创业2万余户,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21家。

“通过实行‘公司+村集体+运营机构’机制,我们带动35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陈芝秀说,今后还将在品种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稻虾产业效益。


小龙虾称重 (陈阵锋 摄)

“后面我们还要继续升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陈芝秀说,“准备在选育上、模式推广上多下功夫,让稻虾更值钱。还要把‘虾欢谷’田园综合体建好,搞采摘、农家乐、非遗体验,一年能接待10万游客。”

九条措施

激活稻渔综合种养新动能

为激活稻渔综合种养新动能,2025年1月,大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大竹县稻渔产业发展九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靶向补贴土地流转、虾苗购置、基建投入、保险费用、排灌用电及贷款贴息等关键环节。经测算,亩均补贴达2500元,以“真金白银”点燃全县稻虾产业发展引擎。

“稻虾轮作模式让农田‘活’起来了!”大竹县水产发展中心主任杨顺兰介绍,相比传统种植,“稻虾轮作”模式优势显著,5月前出早虾抢占市场高价,5月后种水稻稳保粮食生产,实现“一田双收、生态循环”,有效提升农田综合效益。目前,全县852户养殖户、3000余名从业者投身其中,预计到2026年,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将突破10万亩。


收获小龙虾(陈阵锋 摄)

为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大竹县组织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并向养殖户发放《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手册。县水产发展中心农艺师在培训中详解技术要点:“小龙虾养殖讲究‘精耕细作’——前期要选好稻田、种足水草、清塘除杂,确保田平草净、无杂鱼侵扰;种养全程遵循‘五早一迟’原则,即早上水、早种草、早放苗、早上市、早育秧、迟插秧,落实‘繁养分离、稀密控制、等量进出、循环轮养’十六字口诀,才能实现稳收高产。”


丰收的微笑(陈阵锋 摄)

随着“九条措施”落地生根、“五早一迟”技术深入人心,大竹县正以稻虾产业为纽带,串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金链条”。从一尾虾苗到满仓稻香,在这片川东沃土上,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伴着龙虾红与稻浪金徐徐铺展。

通讯员:曹芮铭 陈阵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