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虾好干净,外壳上一点杂质都没有。”连日来,泸州市泸县石桥镇新屋咀村的稻虾基地每一天都是“收获满满”,当地种养殖大户穿梭其中,忙着起网小龙虾。
4月21日,走进基地,连片的农田波光粼粼,在蓝天白云下,更显明净。农田里,并列有序地插着竹竿,竹竿上系满地笼,人们身穿下水裤,将一个个地笼取下,又一节一节收起,将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倒入盆中。基地现场,溢满丰收的喜悦。
“这一片大概有70多亩,平时每天收虾基本上就是200斤到300斤,基本上都是销往成都、重庆,今天的小龙虾是送往贵州,我们几个养殖户统一包装,然后统一采取冷链的方式发送。”石桥镇金品合一家庭农场负责人刘雁兵说。
“基地平均每天都可以收获1000斤左右小龙虾,今年的第一批小龙虾丰收将持续到5月上旬,届时农田将栽种水稻,并投放第二批虾苗,从而实现稻虾轮作和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石桥镇新屋咀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蔡德双表示,由于基地稻田的水源均来自马溪河,因此水质非常清澈,种养的小龙虾也特别生态干净,卖相好、口感佳,深受市场欢迎。
稻在田中长,虾在稻中游;稻因虾而香,虾因稻而肥。近年来,石桥镇大力发展“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稻渔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在新屋咀村建成稻虾基地500亩,同时联动石桥镇大王山村、黄荆湾村以及玄滩镇连片规划、抱团发展,建成“巴蜀鱼米之乡”泸县东北部核心区,辐射全镇稻虾种养殖规模达到6000余亩。
“稻虾产业热度高、市场广、增效快,目前在石桥镇已全面开花,形成了‘稻虾贡米’等特色品牌。”石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选陈建林表示。
通过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方式,大力发展稻虾共养,目前已经在新五咀、大王山村、黄金湾村建成巴蜀鱼米之乡核心片区,养殖小龙虾超过1000亩,辐射全镇养殖规模达到6000余亩。
下一步,石桥镇将紧紧围绕万亩稻渔的战略目标,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稻虾名片,携手周边毗邻镇连片规划,抱团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稻虾名片,全面打响四川省三星级农业园区的名号,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的辐射区。(曾佐然、张艳萍、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