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好个甜口,无锡混了个江湖花名「小甜甜」。

搞了个甜都的造型,让人形成一种既有印象——这座城适合去太湖搞点身心灵、到南禅寺吃个小笼包,温润写意甜蜜蜜、人畜无害小清新。

但是我想说,这有可能是一种流于表面的错觉,因为在我看来,无锡的内核完全是另一副样貌。



这地方肯定不只是什么软儒甜妹,实际上非常彪悍硬核。

甚至可以这么说,放眼整个苏省,“攻击性”最强的那座城,或许就是无锡。

先来说个这两天的小新闻,无锡公布了一份人才引进标准,直接上图。



这里面可以说是埋了好几个梗。

首先闪人眼的自然是诺贝尔奖,按标准,想分三年拿这个500万购房补贴,你得是杨振宁这个级别的,无锡还非常有原则性,知道和平奖这种是“函授”的,特地卡住了没算进来;

然后像图灵奖这种,被划到了最低档的A3类,但就是这么一个“低层次人才”,人类历史上只有75人得过奖,年薪八百来万的谷歌L9级工程师,应该算是里面混最差的,要知道哈佛上个世纪到现在,总共也就培养出了18位“无锡A3类人才”;

还有一个,无锡还特地把江阴和宜兴踢了出去,就是说你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千辛万苦达标了,万一买房子买错了,跑偏去了江阴宜兴,那不好意思,不算,此无锡非彼无锡。

都在说苏省散装,地方上不亲近,无锡还跑出来补个刀,以正视听。

本身一个地方想引进人才,这不是什么新闻,大家都在挖空心思抢人,隔壁的苏州,好多年前搞的“领军人才”,单人最高就早已达到了千万级资助。

当年大网红张雪峰由京城转战姑苏,入驻苏州工业园区时,其实已经错过了领军人才申报,但苏州当地“一事一议”,房租减免、住房补贴、子女安置、项目资助…依旧悉数安排。

所以张雪峰在城市宣传上也很卖力,为园区招商引资、替公安反诈宣传、给苏州大学花式招生,你侬我侬,成了苏州一名称职的编外宣传干事。

而无锡这一把,由于标准定得过于魔幻,一贴出来,果不其然被“群嘲”了,都说它抢人抢得很赶人。

其实今年以来,无锡一直挺高调,没少上热搜,在各个维度上都在刷存在感。

年初上了一把蛇年春晚,抢了个江南名号的头彩;前一阵无锡马拉松阵仗也很大,搞出了不少热点,好像特别想拉人来买房,只要你完赛,无锡市住建局喊了全市42家开发商,说先别走、咱给你让个8万块买房优惠。

反正政策尽头都是喊你来买房,一招鲜。

总之能看出来,无锡是真的想搞搞营销、发发力。

很多对无锡相对陌生的朋友会有疑问,这文气儒雅的江南城市这两年怎么就开始有野心玩高调了?

其实错了,准确地说,无锡近些年一直算收着,论发力,跟过去相比功力或许只使出了三四成。

事实上,苏B一直是一位「攻击型选手」,没事就喜欢突击上分,特别喜欢争第一。

1983年“地改市”之后,国内第一个“亿元乡”“亿元村”,都是出产于无锡。

其中华西村不用多说了,曾是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的「天下第一村」,虽然后来“1块钱”卖了,但那是后话,曾经确实高光过。

并且无锡行事风格一向激进,喜欢玩点生猛的小创新。

譬如改开以后,全国闻名的「苏南模式」,无锡算是重要发源地。所谓苏南模式,有点“准干部经济”的意思,以集体产权为主,像华西村就是村干部强人来带头;昆山当年搞“自费开发区”,也是昆山政府班子牵头,由上而下来探路。

全国最大的乡镇工业集群很长时间都集中在无锡,其乡镇工业经济总量也曾连续14年登顶全国之首。

而「江阴板块」名气更大,很早就成了中国的“A股第一县”,A股上市公司数量一度占到了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一,这个板块可以说是,双手插兜、没有对手。

为什么老说无锡“激进”“攻击性强”呢,因为它是真敢上牌桌押注,是典型的风险偏好者。

无锡曾经出过一个古早期的全国首富,叫施正荣。

我曾经写过一篇「首富魔咒」的小文章,讲国内这首富魔咒,有点像是要去对标南韩的青瓦台魔咒,多少透着点玄学意味。

施正荣算是一个更早期的典型案例。

他所创办的无锡尚德,曾经在光伏产业领域风头无两,2005年就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施正荣本人,也在20年前以23亿美元的身家登顶中国首富。

但很快熟悉的剧本上演了,盲目扩张托大、外部环境坍缩、内部人事震荡、技术迭代失败,种种因素叠加,一代光伏巨头陨落,无锡也失去了一张明星牌。

对无锡来说,因为过于激进而跌点跟头,不是什么新鲜事。

2007年,无锡搞了个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业用水,成功引起了国家和江苏省两级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是直接让无锡的工业发展陷入了停滞。

说实话,这事有点伤了元气,发酵了几年,本来经济总量紧跟着杭州的无锡,逐渐被南京和宁波陆续超越。

当然,无锡还是底子厚,这些年物联网、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依然干到了全国头部。

而且无锡跟隔壁苏州相比,还一直有个小特点,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荣氏等「六大家族」大搞民族工业就能看出点来,就是无锡这地方喜欢自己干,不像当年苏州借着外资势能原地起飞,早期无锡更习惯于依靠本地资金搞工业,发展路径有点小区别。

无锡虽然在人口和规模当量上,现在排不到最前面的梯队,但是质量依然很高,尤其是人均GDP这块,多年来一直是长三角的第一位,前几年还一直压着北京一头。

如果要说有什么bug,无锡的大学弱了点,人口增速也很有压力,身处长三角怪物房也很难有什么虹吸效应、不被反吸就不错了,长期看,抢人抢资源会是一场持久战。

可以讲,看着温文尔雅的甜城无锡,其实一直是想干大事的,从过去的脉络里,能感受到那股苏B的野望,就算拉个人头,也没把自己当小角色,琢磨的是诺贝尔和图灵奖。

所以说,这地方会玩点小反差,甜蜜的糖衣之下,其实一直裹着生猛的小炮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