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用手轻轻碾起一根线头——它是一种完整的形式,一种感觉行为,一次创作的练习。线头是所有想法与联结的起始点,也是重新拾起一切、从头开始的梳理。

线下的见面总是蕴藏着我们难以预料的力量。它促使无数可能性相互交织。通过这些“线头”之间的交织,新的形式、方法、力量与形态由此动态而有机地紧紧结合在了一起。今年的开春集将踏上一条全新的关于艺术创作的摸索之路,欢迎大家来到现场。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你想来的原因,

抽5个人送票






*“开春集入场券”包含:创作者市集+特别单元(复线地带、主题策划、快闪展览)+讲座圆桌+音乐表演

**“工作坊”及“城市行动”均需单独购票。具体信息及报名链接详见后续推文。

*** 门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款, 敬请理解!



今年新加入开春集的朋友有:

泥美术馆、巨巨乐园、SIGMA、bathroom、Allright + Company2(日本)、松本南国、WILD ZOO、edit by Edit.er、蒜球、蘸水小组、化石Fossil、yuz 71m²、Reallive And Books、Woven Bonsai、STUDIO Monana、宝宝盘好朋友和milk&陶乐园、77电波、offcut、修四边形、iaumei有福美、巴浪鱼咖啡+赤子空间、素舟、发生再周二 Stay With Tuesday、共生国Symbionis、蘑菇剧场、鱼灯环保、ififnoifo、徐徐多瓶 DUOOOPIN、透明小羊、博艺欣艺术收藏 Atelier Bois、潜水钟、天牛历险记、Automatism Studio、巨峰实验园 6JUNFENG LAB.、竹官 Guan、tsewanni、蕊 reereeriver、王晓晗wannggg、RoseTendresse、Nature.C、发烧狗 FEVER DOG、犬伏、衔尾猫 ouroboros cat、礼物士多 Live store、驯养荒地 DOMESTIC WASTE、鬼马森林、它们的盒子、Fluid SculpTure、斤斗云造物 BINGO LOOK、迠Chè、CRUSHzozo、斤斗云造物 BINGO LOOK、koong0、然爱同声、sheD project、温粥、……

开春集的老朋友也来了:

postpost、野狗商店、卡斯普多特 cuspdot.、O.Q Comics、piggy press、单向空间和单读、二般鼠、心野舍、coffee and cigarettes、邊緣地帶 MARGINAL ZONE、斜切MesCut、北方照相馆、沐光 RIVERLIGHT、山浮士多……


黑匣子胶片、生活实用指南、旧妮士多、skip and ross、玩的即兴 PlayJam、家里的下棋角落一人和天时地利人和、luelueland、GUo-、“没玩没了”编辑部、吹风蒲公英……


啟程拓殖Terraform、富豪食堂、三关六码头、豆胖bean fat、风味屋、百友小吃店、DMP人宠餐厅……




安娜伊思·马田

安娜伊思·马田(安娜)是法国艺术家、摄影师、河乐队成员。她在北京居住二十余年,兼任话剧制作人,代表作品包括《悲惨世界》《犹太城》《流浪之歌·河乐队》《如梦之梦》。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法艺术交流与文化合作。

杨梓俊

notadesign平面设计师。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师从白井敬尚。毕业制作・研究成果荣获 2022 年度校优秀赏、Graduate 360年度毕业设计。

何伊宁

研究者、策展人。她目前的研究围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解殖实践展开,考察艺术家的个人经验与半殖民地遗产,以及全球解殖话语之间的联系。她的专著、编著以及参与撰写的合集包括《记忆寓所》《世界女性摄影史》《劳特利奇摄影与视觉研究导论》《英国摄影教室》及《港口与影像》系列等;译著有《摄影与旅行》《艺术与摄影》(待出版)、《做书的艺术家》(待出版)等数十种。她是《浮屿:摄影与视觉文化研究》独立期刊的主编。

陈川端

陳川端,以影像与文本作为媒介,起始于个人情感与经历的纪实,关注人与自然的联结与现代生活里的呼告,对自然科学与神秘主义着迷。创作摄影书《Restrained Orders》、《Belly of The Giant Serpent》、《Restorative Topophilia》;入选TOP20·2019 中国当代摄影新锐,第三届中国青年摄影师支持计划-专业组;获“2024 三影堂摄影奖(TSPA)大奖”,2024小米徕卡影像大赛 组图银奖,图虫 OPEN SEE 评委选择奖。

乐子毅

自由摄影师,出生于福建,现居杭州。2023年,他凭借作品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新人奖,并参展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光影之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特展》。2024年,他在东京 Place M 举办个展《New Comer》,并出版同名摄影集。

edit by Edit.er

edit by Edit.er,用于在作品署名中表示作者匿名,是由刘小梅和夏荧于 2023 年发起的设计实践——以文本与图像为媒介,围绕书籍、展览及品牌展开叙事。



城市中的小菜园

对谈嘉宾:

管奇(农民种子网络东部办公室负责人)

晓晖(种植者、 羡山植物园主理人)

谈到种植,在十几年城市化的进程中,种植的观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彼时,谈论土地是一件非常“土”的事情,老一辈人看来土地代表了一种落后,农村也是现代化的反面,是不文明的。但在城市化发展至今的十余年进程里,这种观念也发生了很巨大的改变,随着公共讨论,随着社会介入式艺术、多物种民族志、生态等等相关讨论的发生,以及当人处于悬浮的现代化社会中时所面临的困境,都使我们重新去认识都市中的边角菜地,种植不再仅仅是农业的延续,更是关乎于一种人与环境关系重新联结的实践。

规划与野生,新加坡植物生长记

对谈嘉宾:

Marvin Tang(新加坡摄影师、艺术家)

何伊宁(策展人、写作者、译者)

Gwen Lee(策展人,DECK主理人,新加坡国际摄影节的创办人及执行总监)

根据新加坡国家公园局的统计,目前新加坡共有322座“空中花园”,作为“生态友好城市运动”的一部分,这些花园旨在让自然融入城市,而非受城市限制。植物的选择依据包括维护难易度、美学考量,以及植被覆盖和遮荫效果。

2014年,新加坡共种植了38,000棵树,是近年平均值的1.5倍,并划定了24个自然区。然而,在一个以人为主导的环境中,“自然区”本身反映了自然被重新规划和管理的现实。在这座推崇人工自然的城市,主角始终是都市,而自然仅是精心布置的背景。我们的日常生活,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吃的常识:创造另一种认识食物的方式

对谈嘉宾:

思遥(七分饱主播,植南门市部成员)

史蒂夫(A Proper Dish&A Proper Drink 主笔,《食无巨细主播》)

范范(#fff 食物工作室成员)

好便当(百友小吃店做菜员)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朱自清的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或许是我们一代人对于送别的集体记忆。然而,是否有人思考过,为何橘子会成为昔日火车站的送别“伴侣”?这一看似寻常的选择,或许可以从当时橘子的流通状况、种植地及社会经济背景中找到线索。

从中 ,我们得以窥见食物创作的一 隅, 饮食创作简单又不简单,它交织着各种学科的知识和脉 络。基于食物研究的创作者,如同侦探般在繁复交织的蛛网中梳理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 有意识地建立着一食一饮之间隐秘的联结。


The Ethics of Being a Good Foodie:饮食实践与写作中的伦理探索

游戏需要政治正确吗?

精酿行业女性的一次小型现身

(参与式对话将在F栋1楼呈现)


今年的讲座新增了 critic 环节,参与“复线地带”的艺术家将各自拥有 15 分钟时间讲述作品和创作理念,并接受现场评委及专业观众的提问。此次 critic 将对公众开放,欢迎大家踊跃参与,用脚投票,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我们想象着把这次“飞行厨师”的项目当成一次厨师驻地(chef in residence),对食物热爱的朋友带着他们的经历和想法来到宁波开春集,在短暂的几小时中将一锅锅融合了居住环境、料理天赋和创意灵感的复合味道呈现。

日常中他们也许是设计师、活动策划人、食物研究爱好者、旅店义工,也有可能是正儿八经的厨子、料理人,但在占据灶台的那几小时里,他们都将成为故事的诉说者——关于对食物兴趣的增长,移动所带来的味觉体验,以及双手能创造出的神奇滋味。

(*具体名单将在接下来的推文中公布,敬请期待)




花园程式 Garden State

由新加坡艺术家Marvin Tang呈现

《Garden States》通过Marvin Tang的作品,探讨了一座城市在多年绿化进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视觉现象。展览呈现的作品涵盖一系列版画和印刷物,展现了跨世代营造与维护一座花园的尝试,以及自然在时间流转中缓慢变迁的过程。

埃弗雷特笔记

由摄影师陈川端呈现

《埃弗雷特笔记》是陈川端试图找回宇宙梦境的努力。他重拾年幼时的幻想,比如那些拥有天体般巨大尺度的宇宙生命。他相信星际尘埃或许也是遗骸的一种,而夜空中的蜉蟒昭示着不同宇宙可能的模样,柔软得仿佛那颗贯穿他生命的陨石。山洞则是永恒的黑夜,是发生第三类接触的试验场。他曾在荒野目睹无法分辨的存在降临,它们在空中改变形状,划过夜空时却未发出任何声音。而在山洞深处,他又看到了如陨石般的蓝色光芒,他知道,有“人”生活在那里。

The Other Shore

由摄影师乐子毅呈现

我沿着海岸行走,潮水吞吐着岸边的石块,在空气中留下熟悉的味道,海滩上的龙舌兰和木麻黄提醒着,让我望向海的另一边,海面平静无波,隐约的光线映照出彼岸的轮廓,像是梦里反复出现的景象。两座岛屿,隔海相望。即便在同样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下成长,但植物却有着不同的生长状态,树木依旧扎根各自的土地,静静生长。不同的空间、有界限的情感,我尝试着思考这两者对人类关系与环境的影响。

SproutNEW JOY!

由WILD ZOO ✕ 何振中共同呈现

Sprout:是位于开春集入口水池处的空间装置。从水池中央长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植物,也不是喷泉,而是水管。装置尝试将建筑中承载服务功能的构件直接视作公共景观本身。

NEW JOY圆管是公共设施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城市居民区的公共健身设施中,我们从中获得灵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健身方式——NEW JOY。我们将“圆管”看作基本的素材,用并不特殊的制作方式和造型处理完成了这一设计。

局部取景

由中国青年摄影师支持计划呈现

洁白的窗如纸,等待所有可能性。透过相机取景器的视角望向“窗”,通过胶片显影一般的凝视,完成一场偏振剧场中的视觉诗学表达。

如阿波罗17号任务中透过滤光镜发现的独特月球矿脉色彩般。观众在主动探索中完成从"观看者"到"显影者"的身份蜕变,隐喻着海德格尔所言"技术乃存在之揭示"的当代诠释。 这件数字媒体装置以摄影和偏振镜为技术支点,构建了动态的偏振剧场:观众通过安装好偏振滤镜片的相机观察白色窗型装置,窗户后嵌入的液晶与偏振滤镜形成精密光学对话。而移开视线的瞬间,所有色彩复归于一片纯白。

漂流码头,人海之间

由赤子空间 ✕ 巴浪鱼咖啡呈现

“漂流码头”的意象来自于祥芝渔港的祥农码头,这里是一处避风港,每日都有大小渔船停靠,渔民装卸渔货。环绕码头的海边小镇,当地人因共同编织“海洋”这张巨大的渔网而紧密,滨海日常生猛而柔情。“漂流码头”是流动的叙事,呈现来自海边女性对自然的感受力,探索海岸共通的生活方式。在人海之间,交换潮汐时刻。


家的练习之【阳台】

农作物在杭州的100种死法

由non小组呈现

家的种植词典

由家的种植术小组呈现

落地档案:为了一颗有风味的番茄

由《乡问》编辑小组呈现

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森林

由余雯婧呈现

[huán][hái]野吗?

由还野呈现

家的练习之【厨房】

两件与一份

由小俞呈现

接下来有请冰箱发言

由“有点奇怪”呈现

饭桌上的家:寻找1000位中国家庭食谱记录者

由“1000 小食”呈现

番茄阅读室

由“#fff”呈现

家的练习之【客厅】

十分家具

由第一芬兰松馆呈现

戴天:3月到5月

戴天绘画展览

骟马

由石迪夫呈现

云霄博龟:闽南龟粿与县城风土三日行

由门口muinn-khau呈现

吃“碴”去

由孙晓鸣 kerribin呈现

街头托马森报告

由胡晓江、山川发起

玩具沼泽之怪兽的溯源

由散步去Champochic呈现

“你好,请停一下”

由散步去Champochic呈现

家的练习之【浴室】

浴日浴月

由oame呈现

妖怪旋转:中国古代桌游档案展示

由作家盛文强呈现



入围

创作

蔡旻皓《里夫利的家》

陈文怡《A Guide to Fry an Egg》

崔善生《北方剧场》

二般鼠《临时方案:瞬时的结构》

林渊《浸泡在漫无边际的时间里》

彭佳《只是奶奶,这个世界真的有黄泉吗?》

史伟鉴《Brother》

徐盛哲《东北老虎》

闫波《磕磕绊绊的声音》

张诺然《天上人间|仙桃、欲望都市与失落的旧梦》

(*艺术家出场顺序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餐桌剧场

罐头工作坊

城市观鸟

sigma x 城市街拍



影像伙伴

印刷支持


输出支持


乐图于 2009 年在杭州成立,致力于成为国内专业艺术品制作服务公司,业务涉及艺术展览策划、图片展览制作、艺术品数字化、艺术品复制、艺术品版权运营、文创产品开发、高校产学研合作等领域。

独家咖啡伙伴


启程拓殖(Terraform)致力于传递咖啡最自然、真实、原始的风味。他们钟情于水洗处理的干净优雅,单一树种的风味差异,以及微气候环境在咖啡中的独特呈现。作为桥梁,他们希望连接产地与咖啡杯、种植者与消费者,通过产品体系和正向价值观,引导更理性的咖啡消费。

品牌名称Terraform源自科幻作家Jack Williamson提出的“地球化”概念,即改造行星以适宜人类居住。这一愿景植根于科幻与科学,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就如同他们对咖啡品质的不断追寻。启程拓殖希望以烘焙为载体,持续探索、创造,并传递咖啡的美好。

美味拍档


新鲜优质的应季食材,辅以具有新意的菜品组合与制作方法。让家常菜不止家常味。


宁波有句老话:“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所谓三关六码头,来源于中国江浙沪一带的百年商贸文化记忆,指的是大江南北的城乡关口、货运码头,自古为集贸繁荣之地。说的是昔日里行遍天下的走货商贩,他们挑着担、支着摊,将民间各地的特色食货,经营成了一生的事业,也闯荡出了百年的传奇。搜罗民艺之食,锻造国货之光,这就是三关六码头躬身去做的理想事业。

白鱼是东钱湖里最普通的鱼。我们是一间普通、平直的店,给路过的朋友提供简单的饮品和餐食,我们的产品和“乡土”相衔接,相信饮食是认知本地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酒精补给


TASTEROOM风味屋,2015年创立于杭州的国产精酿酒饮品牌。一群专注于好喝好玩的酒饮生活家,中国风味酒饮的先行者。为中国市场酿造有品质与品味的酒饮产品,用一瓶酒给你带来一整天的快乐。


磨喝乐是2025新近成立酒饮品牌,还不满周岁。 酒是生活的药剂,是不确定中的确定—有了酒就一定会不一样。 磨喝乐是北宋年间的泥塑娃娃,是男女之间互赠的定情信物,最早是从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摩侯罗迦Mahoraga演化过来的。 摩侯罗迦,大蟒神,蛇首人神。好酒肉,多嗔恚。蛇代表着本能欲望,娃娃是纯真无暇的。 酒是这两者的媒介。生活的题,你会解么? 磨喝乐告诉你答案!Mahora knows!

运动搭子


ROCKPLUS攀岩

翼鲲飞盘2008年为飞盘运动而生,是中国飞盘运动头部品牌,集产品研发销售、赛事运营、教学培训、飞盘公园运营和国际交流为一体,打造飞盘品类全产业链,是亚洲首家、全球第三家获得世界飞盘联合会WFDF、美国飞盘协会USAU和世界职业掷准飞盘协会PDGA锦标赛级别认证的品牌,至今已经飞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术伙伴


UNNC Museum

为庆祝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二十周年,宁诺美术馆于2024年4月正式开馆。宁诺美术馆立足宁波,旨在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文化与艺术交流平台。作为宁诺图书馆的一部分,美术馆提供中英双语导览服务,致力于为国际及本地观众创造更好的参与体验。

胶片好友


关于FilmNeverDieFilmNeverDie 是一家起源于墨尔本的摄影空间与商店,由一群热爱胶片摄影的摄影师共同经营。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摄影漫步、工作坊以及共同举办展览来保护、培育并与胶片摄影社区一同成长。社交媒体公众号、小红书| FilmNeverDieInstagram| @filmneverdie.cn‍‍‍‍‍

ootd伙伴


始于2006年的独立生活品牌

厨房搭子


CRUSHzozo 是立意于自然美学的可持续器物品牌。植根于景德镇,我们以陶瓷为起点,通过对不同材质的糅合再造,创造兼具实用与璞素美感的器物,探索长期主义生活。


迠日用器皿是一个诞生于2019年的中国手作者独立陶瓷器皿品牌。 由孙逊于景德镇手作工坊全程制作。希望能通过器物分享慢下来的安静生活,鼓励与器物建立关系,借以打开感官,去感受,去要你所要的。

宠物好友


创建于2014年的国民犬食品品牌,自有工厂,亿级投入,品质基石。夹心狗粮为毛孩子们的每一口带来层次分明的味觉体验,斩获2023天猫618狗主粮榜单六榜第一。315消保委安心推荐,老爸抽检实力认证。


主办方


带梦陶然城市创意栖息地位于鄞州区邱隘镇环城南路东段2572号,占地面积约60亩,改造后经营总面积约11171.7㎡,是一个将创意品牌、商业办公、大地艺术、生活美学、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城市栖息地。

带梦陶然是宁波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以90年代末的工业居民区“陶然新村”的原有形态为基础,融合新旧并均衡时尚与经典的空间设计风格,希望建立一扇自由连接城市和自然的任意门,随时随地,与自然共生长——“在这里,城市即自然。”

承办方


The PO 透过图片、影像、文本、声音等介质关心本地和世界。我们关心当代艺术和设计如何介入城市、社区、乡村和岛屿,并策划艺术节和活动,组织放映、讲座、工作坊等。

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The PO联合其它机构及策展人,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南京等城市策划展览及艺术节。通过各类活动,The PO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国际艺术文化的互联互通,建设本土青年文化社群,并推动地方性的学习与交流。此外,The PO还通过展览、出版、新媒体等形式将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推向国际平台,展示其作品在全球艺术界的影响力。

虽迟但到,相伴你每一个宁波的春天

2025开春集工作组

展会策划与统筹:李静宜、方晨初

展会执行:石迪夫、沈颖超、阿慢

展会项目管理:周烨、钟雨露

展览实习生:姚俊浩、初康睿

视觉设计:edit by Edit.er

展览设计:口口建筑(Atelier OO)

家的练习特别策展:方晨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