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双控、精准避险。日前,一场地质灾害避险应急演练在达川区景市镇举行,演练以“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硬核迎战地质灾害避险“大考”。
演练模拟受连续降雨和强降雨诱发,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川区景市镇高庙村3组蒋家新屋基地灾点裂缝突然加大,局部发生小滑塌,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险情,周围20余名群众和18间房屋受到威胁。
接到险情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抢险队伍、医疗卫生组、后勤保障组、监测调查组等各小组快速响应,迅速集结。到达现场后,紧急抢险人员迅速设置警戒区域,疏散周边群众。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在避险点,后勤保障组对被转移人员进行妥善安置;监测调查组则对滑坡隐患点和风险区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测、复查评估,上传全景影像数据和实时灾情数据。最终,在确定该滑坡隐患点风险降低、环境趋于稳定的前提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解除,相关区域群众有序回迁。
达川区景市镇高庙村村民 付茂林:
如果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我们也晓得如何紧急撤离,也晓得如何自救了,这样的演练太有用了。
达川区景市镇地质灾害紧急抢险组工作人员 伍崇贵:
通过此次演练,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流程,同时对预防处置和避险技巧更加熟悉,让我们面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目前,达川区已建成全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22个乡镇(街道办)中113个地质灾害监测点、2个极高风险区、11个高风险区的实时监测全覆盖。当地还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川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党委委员 副队长 刘德兵:
开展应急演练对守护群众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是筑牢防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操性,确保监测预警信号、避险转移路线在基层可执行,实现灾前预警“叫得应”、灾中处置“拉得动”。 通过演练,可以提升群众自救能力,直观掌握灾害来了“哪里跑、怎么跑”,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人人懂防灾、户户会避险”的格局。
来源:达州融媒 达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