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产养殖业进入春季投苗高峰。达川区各地水上春耕全面展开,将鱼和虾等幼苗及时投放,开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春忙之旅。



在达川区罐子镇,一批刚从成都运回的鱼苗抵达水产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一尾尾小鱼舀进桶中称重,再陆续投放到高位池中。



圣圆家庭农场水产养殖技术总监 袁平:我们今天放的是两个品种的鱼苗,黄骨鱼苗50万尾,鲈鱼苗25000尾。黄骨鱼有两个规格,大规格的是2个月以后出成品鱼,小规格的是4个月以后出成品鱼,鲈鱼要8个月以后出成品鱼。



像这样的高位池,当地已建成投用25个。高位池水产养殖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通过在单位水体中投放更多鱼苗,实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单产高、效益好等优势。



达川区水产站高级工程师 罗朝刚:它有单独的进排水系统和独立的增氧系统,24小时在增氧,同时投喂过后,1小时就能够把所有的粪便、污水全部排掉,水质很清晰,鱼也生长很好。我们1个10米直径、78平方米的高位池,它的产量可以达到2500公斤到3000公斤,相当于标准化池塘可能要3至5亩才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达川区罐子镇地势相对平坦,河流沿镇流过,有山坪塘37口,水库2个,蓄水量14.2万立方米,比较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今年,当地探索水产养殖模式,通过科技赋能,让水产养殖走上“智慧路”,跑出“加速度”。



达川区罐子镇党委书记 孙孝东:我们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业主,通过集体经济入股,创新高位池水产养殖新模式。同时,我们还在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养殖,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这两天,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农户们正赶在水稻播种前投放虾苗。



达川融媒记者 王佳星:这里是达川区明月江街道太平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田块变得更加规则和平坦,更利于发展种养殖业。趁着天气晴好,农户们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投放小龙虾幼苗。



今年太平村流转700亩土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从小龙虾选苗到成熟上市,技术人员全程把关。



农沄(达州)农业有限公司养殖人员王海燕:在投放之前还要种植伊乐藻,它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小龙虾有一个躲避的地方,然后还可以给水域提供更加充足的氧气。投放大概半个月以后,除了平常饲料充足投喂,还要进行补钙,让小龙虾在蜕壳的时候长得更好,死亡率更低一些。



达川区不断推进高位池养殖、立体循环养殖、稻鱼稻虾共生等新技术,大力推行绿色种养模式,探索生态循环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让“水上沃土”发挥更大效益,孕育乡村振兴无限可能。

来源:达州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