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电。“正想忙过这几天去城里把结婚证补办了,听说民政局的同志要到桥湾镇上摆摊,我们离这近,所以就趁着赶场天过来看看,没想到10分钟不到就办好了。”25日,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梯镇村民李金高兴地说。
李金夫妇成功补办了结婚证。 达川区委组织部供图
25日,达川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务巡回服务来到邻近石梯镇的桥湾镇,现场为他们补办了证件。
“这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李金感慨不已。
今年72岁的村民黎家生颇有同感。他常年患有风湿病,最近几天腿部特别疼痛,孩子们又在外务工,正愁没人送他去医院,“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就到了桥湾镇赶场摆摊,团队中的达川区中医院内三科护士长朱红尤其擅长风湿病的理疗,现场为他进行了诊治。
“共享方舟就是好,我们老百姓需要啥服务,它就送啥来。”今年54岁的桥湾社区村民刘晓芳竖起了大拇指。
“瞌睡来了送枕头?没有这样的巧合。这是事前摸排需求之后的精准服务。”一直关注“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务巡回服务的达川区政协委员刘佳说。
据了解,“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政务巡回服务是达川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程中的一项新举措。
今年以来,该区聚焦乡村公共服务资源不均等、供给碎片化等问题,创新实施“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充分吸纳党校、卫健、农业农村、行政审批等部门一线服务团队党员70余人,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志愿者党员20余人,分类成立10支“党员先锋服务队”,每逢乡镇赶集日下乡赶场摆摊,把政务服务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服务。
据介绍,“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推行“乡村治理合伙人”模式,发动区级部门把脉群众需求、细化资源清单,开发制定巡回体检问诊、流动党校进基层、残疾鉴定及证件办理、农机惠民展销等54项服务项目,统筹纳入“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项目库,坚持以节俭、实用、高效为原则,充分整合农业直通车、科普大篷车和区人民医院“流动体检车”等专用车辆资源,组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车队,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调度,为集中巡回服务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这项行动的一个特点是变粗效管理为精准下沉。”达川区委组织部干部杨扬介绍说,该区按照一乡一策、全面覆盖原则,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多方座谈研讨、问询群众感受等方式,加强“事前摸排需求、事中收集意见、事后听取反馈”全过程对接,结合群众需求调整优化服务项目,积极构建差异化、精准化服务场景。
“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重点聚焦春耕、秋收、春节等时令节气,动态组织农业农村、宣传等部门,针对性下沉开展农技指导、农机展销、农事生产等特色志愿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田地间和家门口。”杨扬介绍说。
在桥湾镇党委书记谢江看来,“宜美融治·共享方舟”不仅仅为群众办了实事,也为乡镇减轻了负担。“以前各个部门都有送服务下乡的任务,今天这个部门来,明天那个部门来,服务实效并不高,还让我们基层干部疲于接待。现在大家都集中在同一天下乡送服务,群众可以按需点单,我们乡镇干部也从顾不暇接的接待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时间去干好本职工作。”
达川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文军认为,“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大大节省了三公开支。“数据显示,今年春季用于下乡的公车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
“工作更务实了,服务更有效了,开支更减少了,群众更满意了。”中共达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唐勇刚用四个“更”字评价“宜美融治·共享方舟”行动带来的改变。
据了解,“宜美融治·共享方舟”活动启动以来,已走进达川区石桥、百节、万家、赵固、管村、桥湾6个乡镇,一线宣讲党的政策理论13场次,免费体检接诊3400余人,办(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82件,义剪(理发)、义拍(拍照)929人次,销售“达川造”农机292台,开展田间农技培训360余人次,收集解决群众问题诉求146条,助销农产品11.2万元,累计服务群众近2.4万人次。
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