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老百校话强国”主题宣传宣讲中,向青少年开展宣讲263场,受教育师生7.61万人;

在“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全市关工委联合学校组织2万多名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

组织“五老”到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117场,受教育学生1.3万余人;

一组组数据,是安顺市关工委2024年服务中心大局,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一年来,安顺市关工委紧扣“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广大“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优势,创新举措、多向发力,为青少年成长厚植精神沃土,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力量”。

坚持立德树人 传承红色基因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在安顺,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故事润物无声,激励着全市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树立远大理想。



安顺市关工委系统干部暨“瀑乡红老”宣讲团培训班开班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安顺市关工委开展的“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百名‘五老’百校话强国”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上,“五老”宣讲团成员对青少年号召道。

市关工委主任杨志凤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全市各级关工委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持续发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理论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五老百校话强国”主题宣传宣讲活动中,147名“五老”宣讲员深入学校开展宣讲263场,用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引导师生7.61万人缅怀革命先烈,铭记红色历史,争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之材;在7月“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中,2万多名青少年在全市关工委和各级学校的组织下,走进王若飞故居、陆瑞光纪念馆等红色基地,通过“游基地、学党史”,深刻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全市各级关工委紧扣时代主题,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83场,受教育学生1.2万余人次。

此外,市、县(区)关工委与西秀区若飞小学、紫云自治县格凸河小学紧密合作,共同举办了红领巾讲解员培训班,培养了100余名“小小解说员”。这些“小小解说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王若飞故居、紫云红军烈士纪念园等,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师生讲述红色故事。

“五老”工作室 情系下一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和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至关重要。



“五老”法治宣讲进校园

“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公民生活的行为准则。”这是“五老”宣讲团成员卢婷走进普定县第七小学开展“五老”法治宣讲活动时说的。她通过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宪法知识,通过分享法治音乐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关岭自治县关工委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暨青少年道德法治宣讲

在安顺,“五老”群体活跃在各个角落,他们聚焦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在法治宣传、生活帮扶、心理关怀等方面发力,为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增添亮色,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

聚焦扶困助孤,谱写关爱新篇。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贵娥介绍,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关工委以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积极推进实施“五老”关爱工程,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筹集关爱经费,春节、“六一”、寒假期间开展慰问活动,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增加学习和体育用品,切实帮助青少年办实事、解难题。

如何有效整合“五老”专业人才和阵地资源,更好聚集关爱服务青少年的力量优势?我市着力打造“五老”工作室,搭建关爱青少年的高品质平台,广聚社会各界的“五老”优秀人才,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



安顺经开区关工委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

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辛卫华介绍,目前,全市关工委200多名“五老”志愿者领建、承建“五老”工作室43个,服务项目遍及宣传宣讲、科技服务、文化传承、心理关爱等领域。“五老”志愿者结合自身特长,以社区、学校为主阵地,“五老”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五老”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家风讲堂等活动72场,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优良家风。

“‘五老’志愿者们依托‘五老工作室’的平台,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投身社区服务,为基层治理和青少年成长注入了一股温暖而坚实的力量。”马槽社区党政工作部部长张厚萍告诉记者,马槽社区“五老工作室”自2023年10月挂牌以来,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讲座,内容包含心理咨询、法律知识、讲故事、家风、家训等,让社区在互助共融中焕发新的生机。

一枝一叶总关情,点点滴滴暖人心。一年来,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关爱帮助、一个个“银发”身影,正用大爱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服务乡村振兴 彰显使命担当

“谁家蜂糖李开花挂果有异常,就去找找谢家祥。”这句话是镇宁自治县六马镇农户们的口头禅。

谢家祥是谁?



谢家祥做科技培训

他是投身科技显余热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镇宁自治县关工委科技培训团团长、老科协会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01年12月退休后的谢家祥,两年后加入镇宁自治县关工委继续发挥余热,一干又是20多年。如今,82岁高龄的他,仍然心系农村发展,持续为镇宁蜂糖李、小黄姜等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谢家祥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干劲,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我将继续发挥余热,善用自己的科学技术与知识,坚持不懈地服务好农业、农村、农民。”

市关工委副主任高开鹏介绍,2021年以来,安顺积极打造“瀑乡红老”工作品牌,积极邀请老同志开展科普讲座、技术培训,帮助返乡青年创业和培育农村科技人才,成立了安顺市“瀑乡红老”宣讲团和安顺市关工委“瀑乡红老”主题宣讲团,让更多老同志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过去一年,为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培育农村讲政治、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人才,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争取资金50余万元,组织市县两级100多名科技服务团成员,举办科技培训班51期,培训1870人,并对15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调研指导,取得显著成效。



“五老工作室”志愿者在西秀区马槽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稳步推进,“五老”队伍凭借独特优势迅速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以丰富经验和热忱担当,为乡村基层治理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一年来,近3000余人(次)“五老”,深入基层开展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传承、矛盾化解等文明实践活动,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中发挥作用。

老骥伏枥,壮志犹存。过去一年,全市共建覆盖市、县、乡、村和学校的关工委组织2207个,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上,4300余名“五老”深入校园、社区、乡村,积极投身到安顺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银色风景线”。

市关工委主任杨志凤表示,市关工委始终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凝聚“五老”力量,汇聚起一股股爱的暖流,呵护下一代成长。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典 陈思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