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光市文家街道蔡西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钟明,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韭菜书记”。这位扎根基层的村支书,不仅让蔡西村的韭菜产业焕发新生,更借助电商直播的力量,让“文家贡韭”走向全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今年,他带着村里的盆栽韭菜亮相寿光菜博会,再次让“韭菜之乡”的品牌熠熠生辉。


从传统种植到盆栽韭菜:让韭菜“身价倍增”

蔡西村种植韭菜历史悠久,但过去由于品种单一、销售渠道有限,村民的收入并不高。钟明上任后,带领村民成立寿光市旭信蔬菜专业合作社,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确保韭菜品质。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韭菜的附加值,成了他思考的重点。

2017年,钟明创新推出“盆栽韭菜”——消费者只需浇水,20天后就能吃到新鲜韭菜,既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又满足了都市家庭种植乐趣。这一创新让韭菜的“身价”翻了数倍:原先一亩地韭菜收入1.5万至2万元,做成盆栽后,每亩收入可达5万元。此外,盆栽韭菜还带动了韭菜根的销售,每亩地又增收3000至5000元。

“以前韭菜割完就扔,现在韭菜根也能卖钱,还能做成韭花酱、韭苔酱,产业链越拉越长。”钟明笑着说。如今,蔡西村的韭菜衍生品如韭花酱、韭苔酱等,每瓶售价15元左右,一斤韭苔能做成两瓶酱,价值翻倍。

电商直播:让“韭菜根大叔”火出圈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钟明敏锐地抓住电商风口,每晚6点到9点半在抖音、视频号直播,推销盆栽韭菜和韭菜根。他的抖音账号“韭菜根大叔”已有2.7万粉丝,视频号粉丝也突破2万,每晚直播销售额达2万元左右。

“我们的韭菜根生命力强,晒十天半个月再浇水照样活!”直播中,钟明用朴实幽默的语言讲解韭菜种植技巧,吸引了大批都市阳台种植爱好者。他还分享“韭菜变粗”的秘诀——用啤酒兑水浇灌,让粉丝直呼“学到了”。

电商的爆发式增长,让蔡西村的韭菜根供不应求。原先只在七八月份销售,如今全年热卖,每天通过邮政、顺丰、极兔等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据统计,蔡西村一年卖出80亿颗韭菜根,日均销售60万颗,带动周边二三十个村庄的韭菜产业发展。

“中国韭菜第一乡”的产业升级

文家街道素有“中国韭菜第一乡”的美誉,韭菜种植面积达7103亩,年产量约3000公斤/亩,均价每公斤16元,产品远销日韩等国。钟明带领的蔡西村,正是这一产业的“领头羊”。

除了盆栽韭菜和电商销售,蔡西村还探索了韭菜深加工、礼品化包装等模式。冬季,盆栽韭菜成为京津冀地区走亲访友的时尚礼品;韭菜根经过优选,直径超过成年人大拇指,成为南方市场的抢手货。村里的老人和妇女也找到了新工作——刨韭菜根、包装发货,日收入可达一二百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电商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村创业。“以前年轻人觉得种地没前途,现在看到韭菜能赚钱,都愿意回来干。”钟明说。

“蔡西经验”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

蔡西村的成功经验并未止步于本地。近年来,钟明带领党支部向外输出“蔡西模式”,帮助济南钢城区、临沂沂南县、枣庄山亭区等地发展韭菜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蔡西村也因此荣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称号。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村民富起来,还要让‘寿光模式’在全国推广,让更多人吃上放心韭菜。”钟明说。

从传统种植到盆栽韭菜,从线下销售到电商直播,钟明用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让蔡西村的韭菜产业焕发新生。他不仅是村民口中的“韭菜书记”,更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未来,随着“文家贡韭”品牌越叫越响,这条“韭”富路必将越走越宽。

(大众新闻记者 石如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