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始终将服务企业置于关键位置,精心构建“正面清单”“帮扶清单”“免罚清单”“修复清单”四张清单体系,不断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效能提升,持续优化辖区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

一是“正面清单”赋能,提效减负促发展。坚持把推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作为重要举措,将13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对清单内企业无事不扰,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同时,优化执法方式,减少执法频次,利用自动监控、用电量监控、视频监控、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平台、无人机、走航车等方式进行非现场执法检查,同时逐步完善大数据采集分析、违法线索移交等工作程序,形成切实有效的非现场执法模式。目前已开展非现场执法93家次,非现场检查比例62.84%,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迎检负担。

二是“帮扶清单”发力,纾困解难优服务。秉持“服务先行、监管随后,普法在前、执法在后”的工作思路,主动深入企业,全面收集问题,精心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普法与服务深度融合,“点对点”了解企业困难,“面对面” 倾听企业诉求,针对企业在环境污染防治、突发环境问题应对能力等关键方面进行全面诊断、精准施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 “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已对120家企业开展现场帮扶工作,成功协助企业解决问题91个。

三是“免罚清单”施策,自由裁量显担当。构建基于环境信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明确20种首违不罚情形、3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对符合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的事项情形,严谨界定、主动核实、审慎落实,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及时改正轻微违法行为,消除环境影响,排除环境风险隐患,让企业通过整改能够继续轻装上阵。今年已立案处罚5件,办理免罚案件1件。

四是“修复清单”发力,信用重塑强效能。注重企业环境信用保护和修复工作,为企业开设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执法人员通过现场讲解、指导帮扶、协助办理等多种方式,围绕企业关心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依据、企业环境信用状况查询、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以及信用修复等工作进行详细指导,帮助失信企业提交信用修复材料,快速、精准帮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目前,青州市黄标管理企业20家、蓝标管理企业29家,今年已帮助指导8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来源: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