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晨曦暮色里,总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身着制服风驰电掣的快递小哥、背着保温箱奔波楼宇间的外卖骑手……他们就是新就业群体。

如今,在天目西路街道,一场由党建引领的暖心行动——“骑守联盟”的成立,不仅为这群城市奋斗者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更开启了他们融入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从“管理”到“服务”:以心换心,温暖同行

“刚开始走访时,经常吃闭门羹。”天目西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徐湛回忆起“骑守联盟”成立初期场景的时候说道。

去年11月,街道党工委牵头组建由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党群中心共同参与的“骑守联盟”,旨在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作为“骑守联盟”中的一员,徐湛走访新就业群体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请问,你有什么需求吗?”“没有。”简短又冷淡的回应,成了走访时的常态。快递小哥低头整理包裹,外卖骑手匆匆摆手,不愿多言。

然而,徐湛和同事们

并未因此放弃。

他们秉持着“先入其心,再服务其身”的理念,将一次次走访变成了“拉家常”的契机。从聊聊当天接到的“奇葩订单”,到问问最近的工作压力,队员们用真诚和耐心打破了隔阂。


慢慢地,走访交流的时间越来越长,从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队员们详细记录下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模式、单位性质,更关注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实现了从管理者到贴心服务者的转变。

走访排摸:排忧解难,助力发展

走访过程中,徐湛养成了实时更新人员数据动态库的习惯。正是这份细致,让他敏锐捕捉到快递外卖行业的困境。年后,由于人员返岗不理想,新招聘的员工对路况不熟悉,导致订单晚点、客户投诉增多,不少骑手的收入也受到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

执法队员与街区物业积极沟通,

组织开展“认门”活动。

在写字楼前,几名快递小哥跟着保安师傅熟悉楼内布局,保安师傅热情地介绍:“这边电梯直达各楼层,送餐的时候走这边通道更快。”“这边门禁系统需要提前报备,我帮你们登记。”

良好的互动不仅拉近了保安与骑手的距离,更让配送效率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

安全宣传也成为走访重点。

“宁等一分钟,不抢一秒钟。”在一次安全宣讲会上,徐湛反复叮嘱骑手们。

执法队员通过播放交通事故案例视频、发放安全手册等方式,提醒新就业群体切勿因抢时间而违规操作。

一位骑手感慨道:“以前总想着赶时间,看完案例才真正意识到安全最重要,现在每次等红灯,我都会主动停下来。”


暖“新”纾困:多方联动,传递温暖

年前走访中,执法队员心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牵挂——排查新就业群体中的困难人群、特殊人群。

经过细致排摸,发现有5名困难人员:有的因交通事故需自费10多万元,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家人身患重疾,家庭经济压力巨大;还有的自己曾患大病,康复后仍需长期服药,经济负担沉重。


得知这些情况后,执法队员立即上报街区平台。在街道的积极协调下,街道工会、人大代表以及辖区内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


未雨绸缪: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幸福家园

当外区发生新就业群体在外租房火灾事故后,执法队员迅速行动,全面排查每一名新就业群体人员的居住情况。经摸排发现,他们或住在公司签约的公寓,或租住在附近小区,还有部分人员自行解决住房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执法队员对各网点开展了全面的住房安全隐患培训。培训现场,专业人员详细讲解了火灾预防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各网点负责人加强对员工宿舍的日常检查,严禁在房屋内吸烟,按需配备灭火器,有条件的配备烟感报警器。


街道也积极联系公寓,筛选出合法合规、环境良好、价格合理的出租房,为新就业群体筑牢居住安全屏障。

一位快递小哥感叹:“以前租房只图便宜,现在街道帮我们把关,住得安心多了。”


“后续,我们还将推出‘随手拍’小程序,骑手们可以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反映市容环境等问题,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徐湛表示。

从陌生到熟悉,从疏离到信任,“骑守联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在党建引领下,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在感受城市温暖的同时,正化身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让这份温暖随着他们的脚步,在城市大街小巷持续传递,共同书写幸福奋斗的新篇章。

记者:陈洁

图片:天目西路街道

编辑: 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