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处方”为青少年成长开辟多元路径。
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社会融入能力,助力其全面发展,由黄浦区民政局主办、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慧成长·心相伴”儿童伙伴计划成长赋能研学之旅,近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活动依托“家校社+n”联动机制,通过“沉浸式”体验令孩子们在探索城市规划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技能,在互动交流中重建自信,在城市文化的深厚浸润下厚植家国情怀。
1
从“旁观者”到“规划师”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人文之城”展厅,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上海如何从“居住容器”升级为“治理生态”,深刻理解了社区作为“城市细胞”所具备的功能。
随后,大家化身“小小社区规划师”参与“城市实验室”互动课程,通过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项目更新方等“角色扮演”形式,围绕“老建筑定位、老建筑修缮、老建筑如何优化”等议题展开讨论,并运用模块化设计工具构建理想社区模型。“原来解决问题需要认真倾听不同声音,这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参加活动的叶同学说道。
而在“社区更新工作坊”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了社区空置闲置空间改造任务,将废弃架空层设计为共享书房或健身角。在创意碰撞中,孩子和家长缓解了沟通僵局,促进沟通理解,更通过实际案例传递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2
直面社区治理挑战
研学活动还引入了社区规划创新中的难点、痛点与挑战情景剧,展示“社区书记”和“社区居民”如何通过协商机制化解矛盾、激活公共空间。在慧成长公益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为自家社区撰写了“微更新提案”,涵盖无障碍设施优化、宠物友好区域建设等方面,体现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孩子们通过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展示,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基层治理如何凝聚社群共识。最后,大家通过回顾所看、所思、所感,共同畅想“未来家园”,进一步深化了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解。
3
开启青少年“治愈之窗”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本次研学活动突破了传统心理干预的局限,以“空间赋能”的方式积极促进“心理重建”。通过团队协作与角色代入,帮助青少年在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转移他们对自身压力的过度关注。
同时,活动重塑了家庭互动模式,亲子共学打破了代际沟通壁垒,以共同目标替代了以往的对立冲突,为家庭关系修复提供了全新场景。活动还培育了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使他们在规划实践中深刻理解社会责任,成为社区发展的“积极变量”。未来,黄浦区将持续推出一系列“乐研·慧学”研学主题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城市建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