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催人奋进。4月21日一大早,肥城市安驾庄镇洼里村党总支书记刘太钢来到集体经营“一块田”地头,3台跨度达260余米的庞然大物正舒展着银色“臂膀”,200多个旋转喷头均匀地喷洒着细密水雾。“喝”上返青水的麦苗愈加挺拔,春风拂过,一片片麦田宛若绿毯。


“春灌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春灌的好处就是顺利地保证作物的春耕生产。”看着集体经营“一块田”里的小麦“痛快”地喝着春灌水,刘太钢喜笑颜开地说。在这片广袤的安庄大地上,一场农业现代化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

这里,4.87万多亩高标准农田绿意盎然,无人机盘旋、智能农机轰鸣、农技专家在线指导……科技的力量,不仅为集体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通过安装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会传输到智慧管理平台。”上前村党支部书记李博介绍道,“平台利用智能算法分析这些数据,为每块麦田量身定制灌溉方案,确保每一滴水都能被小麦充分利用。”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小麦已陆续进入拔节、孕穗等生长旺盛阶段,同时也是肥水需求的高峰期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截至目前,已累计灌溉农田9.8万余亩,春灌率达100%,为全镇的农业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粮食丰收筑牢了坚实基础。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春灌进度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安驾庄镇农业分工负责同志汪桂玲说道。

当尖端科技遇见乡土智慧,数字赋能叠加人才战略,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便能迸发出惊人的新质生产力。“扛牢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念,已化作田间地头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安驾庄镇通过实施农业现代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加快推进“一块田”扩面提质,百亩高产田、千亩智慧方、万亩科技片提速推进。产业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片沃野田畴对现代科技的深情拥抱里。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张静 汪秋依)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