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有这样一个病症是非常常见的,它就是“痰湿”,这里的“痰”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痰液,一般情况下,它是指体内津液的异常积留,属于一种病理性产物,而这个“湿”,又被分为外湿和内湿,即外在的潮湿环境或体内的水液异常,均会导致这类病症发生。

对于痰湿患者来说,大多会有脾胃异常等病症表现,也就是说,体内痰湿较重的人,脾胃状况往往都不大好,因此,对药材的接受程度其实并不高,毕竟摄入体内的药材,有时会很难被脾胃吸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如何缓解症状呢?对此,有很多医生便想到了一个新的治病思路,那就是“泡脚”。



虽然泡脚听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从医学角度而言,泡脚可是一个大学问,由于脚部的经络穴位较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泡脚或更有助于药效的吸收,而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他们找到了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的经典名方——“温胆汤”。

对中医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并不会对温胆汤感到陌生,这一方剂目前的文献研究,最早出自《千金要方》,后来在宋代医家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增加了两味药,之后被广为流传。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温胆汤仍在中医十大名方中占有一席之地。起初,这个方剂主要是用于煎服的,它不仅是化痰的主方,也是基础方,但后世医家另辟蹊径,尝试着用这个方剂来泡脚,没想到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温胆汤的中药配伍并不复杂,《千金要方》中所载的仅仅只有6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以及甘草,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效果,陈无择后来增加了茯苓和大枣。如果刨除生姜和大枣这两味食药两用之品,也可以说只有六味中药,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甘草。



首先,陈皮和半夏算是老搭档了,在很多的化痰方剂里可以经常看见两者的身影,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化痰第一方”二陈汤,陈皮其实重在行气,化痰的力量不如半夏,因此,用在这个方剂里,也主要是为了“行气”,气机运行起来了,那么体内的痰湿也就会走得更快一些,避免积聚在脏腑内,而且半夏有了陈皮的帮助,其化痰作用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关于枳实这味药材,古人称其为“破胸锤”,也就是说枳实一出马,就像是锤子一样,可以将痰湿给破开,同时还能起到降气的作用,可以从胸腔一直降到大肠、小肠,虽然半夏也具有降逆的效果,但对于比较顽固的痰湿来说,其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但在枳实的作用下,整个药方降痰的功效也就加强了。

茯苓属于利水祛湿的常用药材,茯苓祛湿主要是将湿气引入膀胱,然后再随着小便一起从体内排出去,这些药材的相互配合,先将体内的痰湿给化解开,然后再随着二便,从体内排出,最终起到治疗病症的作用。



至于竹茹这味药材,由于它具有寒凉的药性,因此能起到清热的效果,痰湿聚集在体内太久,就会导致热邪产生,这个时候,竹茹的清热作用便就能得以体现,甘草调和诸药,可以让所有的药材更好地配合,进而发挥作用。

温胆汤的主要作用是“化痰化湿”,可治疗的病症有很多,比如因痰湿阻滞心脉所导致心失所养、失眠病症以及便秘、恶心等病症,均能用到温胆汤。温胆汤不仅可以作为汤药内服,更是可以泡脚足浴,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病养生的作用,真不愧为“十大名方”之一的千古良方。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