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雷霁

四月,正值春茶好时节。茶香本应在深山,但一场推介活动,让哀牢秘境的古树春茶“飞”到了熙熙攘攘的购物中心,舒展在茶客杯中,清香怡人。

4月19日,“千年茶乡·春日茶趣——2025南华‘兔乐之’古茶文化推介活动”在云南昆明同德广场举行。


“千年茶乡·春日茶趣——2025南华‘兔乐之’古茶文化推介活动”在昆明同德广场举行。人民网 雷霁摄

下午14时,欢快而带有地域特色的“兔乐之”推广曲响起,但更吸引现场观众的是一杯杯春茶的幽香:“尝起来春茶韵很浓”“很有性价比”……解渴的春茶、茶香与彝绣融合的T台展示,将观众带入哀牢山腹地的千年茶乡——兔街。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兔街镇地处哀牢山南坡,海拔2000多米,云雾伴山,土壤微酸,是一片被茶叶“眷顾”的土地。这里种茶历史悠久,曾有“哀牢古国,千年贡茶”的美誉,全镇茶叶资源分别占楚雄州和南华县茶叶资源总数的50%、93.3%。


推介活动现场的民族特色歌舞表演。人民网 雷霁摄

茶香藏于深山,毕竟还是怕“巷子深”。囿于交通、古茶树资源开发不足、加工管护落后等因素,兔街茶曾是难以兑现的“绿色宝藏”。

阿发荣是土生土长的兔街人,也是兔街镇半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推介会现场,他自豪地介绍着今年新上市的春茶:“现在村里春茶采摘已接近尾声,今年收购的数量比往年都多。”

在阿发荣的印象里,家里人和村民们祖祖辈辈都种茶,但种完却很难把茶叶卖出去,茶叶价格也很低。“茶农分不清什么是古树茶,就这么当‘大树茶’混着卖出去,或者自己喝。”茶叶资源闲置,让很多茶农辛苦一年甚至连工钱都不够,不少茶园因此荒废。


活动现场展出的茶叶和彝绣结合的特色产品。人民网 雷霁摄

茶香如何出深山?仅用3年,南华县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帮助兔街茶完成了从“藏在深闺”到“香飘万里”的华丽转身。

2022年,南华县与云南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随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王白娟专家工作站在兔街镇挂牌成立、科技小院和科技特派团等基层科研工作站也相继建成。

在推介会现场,王白娟携团队发布了《兔乐之古茶研究成果报告》,介绍了这些年来她和团队成员在兔街镇开展科技服务、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等工作。

从王白娟在报告中展示的图片可以看出,兔街镇每年都有新变化:加工设备进来了、厂房建起来了、茶叶加工标准化数字化一点点提升……“明显的变化是,以前到茶农家中坐坐,用个大碗就喝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具。”

在王白娟看来,生态是兔街茶的独特优势,要与之共存共生。在她和团队的指导下,兔街镇茶农在茶园套种了滇黄精、重楼,养殖胡蜂,建成600亩立体生态示范茶园,既能种出优质的生态好茶,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现场观众品尝“兔乐之”茶。人民网 雷霁摄

种出“好茶”如何让人知?品牌建设是关键。

为了打开销路,南华县兔街镇从2022年开始举办了古茶文化节、古茶树保护论坛等活动,在2023年打造了“兔乐之”区域公共品牌。

阿发荣解释,“兔乐之”是彝语里兔街镇的谐音。“在没有‘兔乐之’这个公共品牌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茶叫什么茶,大家都只说‘兔街茶’。”

今年已是兔街镇举办的第四届古茶文化节活动,有了“兔乐之”区域公共品牌这把“钥匙”重新打开市场,阿发荣对村子茶产业的发展愈加充满信心。

三年多来,“兔乐之”品牌为深山茶叶插上翅膀,走出哀牢山,产品覆盖全国15个省份,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45%;兔街镇古树茶鲜叶价格三年翻了三倍,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0%。


“兔乐之”茶展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兔街镇人民政府与云南茶叶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云南茶叶投资集团将采购首批15吨“兔乐之”古树茶产品,并依托其全国的分销网络,推动“兔乐之”古树茶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兔街镇党委书记王加宏介绍:“截至2024年,兔街镇有生态茶园2.63万亩,树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4697棵,全镇茶叶总产量825吨,产值1.08亿元,比2022年增长了4倍多。”兔街镇还开发了茶庄园、民宿等茶旅融合新业态,将茶叶与彝绣结合开发新产品,提升“兔乐之”茶文化的品牌效应和文化价值。

夜幕降临,茶香不散。现场观众品完茶后加入了篝火旁的打跳,带走了“兔乐之”这个充满茶香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