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在与越军对战时,遭到了对方的疯狂扫射。危难关头,连长急忙向团部传递消息,要求炮火支援。

然而,当团里要求他报坐标时,他却直接怒了:我哪里晓得什么坐标,直接往太阳的方向打不就得了!



不禁让人奇怪,确定炮击目标的坐标是基本常识,这个连长为何不懂?这场战役最终结果如何?



大战前夕

1979年,随着中越边境的冲突不断加剧,我军最终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二十多万解放军分别从东西两线发起进攻。

而越军也早已有预谋地在一线前沿设好了防线。



我军若是想攻入越南,首先要拿下越西北的门户——老街。此地是黄连山省省会,与我国云南省隔着一条红河相望。

并且若是拿下老街,我军便掌握了通往越南的水陆两种形式的交通要道,能够方便我军的补给与弹药的运输。



越军自然也明白这里的重要性,他们早已在此调兵部署,构筑大量堑壕,并以老街市区为中心,以小曹、475高地为两翼形成了重要的防御要点。

这样一来,只要我军对老街进行强攻,他们就能在各自的防御点上形成交叉火力点,对我军进行猛攻。



除此以外,越军还在沿河一线设置了大量铁丝网以及防步兵雷区。可以说,这里具备着工事稳固又地形复杂的两重优势,我军要想强攻绝非易事。

也难怪他们会猖狂地说出“没有一个月的时间,解放军休想过了红河天堑,除非他们能飞过来!”这种话。



不过我军的作战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从指挥员到基层士兵,全都铆足了一股气,想要好好挫一挫侵略者的锐气。

负责攻占老街的,正是解放军14军40师118团。

2月18日入夜前,在战士们的勇猛冲锋下,敌军号称“坚不可摧”的红河防线被狠狠撕开了一道口子。



我军一举歼敌千余人,成功向老街的方向攻去。

想要彻底攻下老街,首先要拿下附近的防御点,尤其是有重兵把守的小曹地区。

于是军部当即向118团下了命令,要求他们先以一部分兵力渡过南溪河,歼灭小曹之敌,协助大部队采取侧后攻击战术,歼灭老街之敌。



为了加强他们的战斗力量,在他们作战前,上级还给他们的两个连队增添了重型火炮。

就这样,到了17日凌晨,118团1营1连连夜渡过南溪河,开始向小曹地区深入。

2时50分,我军准时向敌军发起进攻。然而,虽然我军是突然行动,但敌人似乎早有防备。



在短暂反应后,他们便开始对我军进行反攻,在作战的同时他们还在不断加强防御。

我军连续发起了几次冲锋却始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



雪上加霜的是,这里的枪声吸引了附近高地上的敌人,他们同时发起进攻,形成了无比凶猛的交叉火力网。

就这样,我军陷入了三面受敌的艰难境地。



不知“坐标”为何物

眼见我军伤亡越来越大,一连连长不禁焦急起来。、

他一开始太过乐观,没有探查清楚敌人的兵力便冒然发起了进攻,现在脱困的唯一方法就是想办法压制敌人的攻势。



于是他立马用指挥机向团里请求炮火支援。团里了解了情况后,便立即让他报告炮击目标的坐标。

一般来说,若是前线想要请求炮火增援,必须要同时报上目标的坐标,以免我军打偏。



结果,这个连长根本没这方面的知识,情急之下他直接怒吼道:“我哪里晓得什么坐标,你往太阳这个方向打不就行了!”

炮兵负责人听后也有些火大,他严肃地表示没有坐标就打不了。

就在连长刚想再说两句时,一旁的通信员提醒他:“连长,我们自己还有炮嘛!”



连长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这回事。于是他当即让人将炮拉来,对敌人进行攻击。

然而,由于敌人不断增兵,我军的弹药又迟迟运不上来,在双方互相轰炸了一番后我军又落了下风。



无奈之下,连长只好又拿起了指挥机,向团里申请火炮支援。这时经过连队的属下提醒,他才知道他们所面对的是2号高地的敌人。

于是他告诉团里,让他们用炮火压制2号高地之敌。团里收到准确位置后,当即安排了100迫击炮向2号高地进行了火力急袭。



然而,奇怪的是,一连串炮弹打出去,却还是没有打中一连的当面之敌,反而打向了另一处高地。

连长随即又发起了脾气。等他找人调查一番后才明白真相。

原来不是团炮没打准,而是一连自己的原因。当初为了数着方便,他们自行将小曹地区的1-7号高地进行了调整。



师部所编号的1号高地被一连编成了1、2、7号高地,师部所编的2号高地,则被一连编成 3、4、5、6号高地。

也就是说,一连现在攻打的高地,并不是2号高地,而是1号高地。



而他们重新编号时也没有上报给团里,所以当团炮兵发射时便打偏了两百米,以至于未能及时支援战斗。

眼见前线成了一团乱,团里赶紧派了一名炮兵参谋过去协助他们。

最后,在炮兵参谋的建议下,连长及时调整了火力部署,疏散了队形,避开了越军的交叉火力。



之后我军再次向敌人发起冲锋,终于成功攻下了小曹地区。随后敌军不甘失败,又发动了几次反扑,但均被我军打退。

在一连的策应下,其他兄弟部队也纷纷攻上了其他高地。最后,在众人的协同作战下,越军防守全面崩溃,老街也成功被我军拿下。



获胜的因素

虽然战斗胜利了,但战斗的过程却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若不是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这一仗本可以打得不必这么艰辛,我军的损失也不会这么多。



而且,通过一番调查后众人才发现,不懂这些知识的不仅只有这位连长,其他部队的指挥员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因为各种困难,国内的军事学院基本停办了。



到了对越战斗打响之前,很多基层干部都是从战士直接提拔的,很多人甚至刚入伍没多久便当了班长。

这就导致,一线指挥员们的军事水准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连作战地图都看不懂。



而且由于我军是第一次在丛林作战,对地形不熟悉,战斗中便经常发生搞不准站立点、走错路、报错位置的情况。

有一次,一个师在到达通农县城后,由于没有判定路线,一直跟着下属的一个团走,结果这个团走错了他们都没发觉。



一直走到晚上他们才通过侦察大队得知,行军的方向搞错了。

然而,就在返回的途中,他们又因为天黑看不清路,最后在隗波山谷遭到越军伏击,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所以一个部队要想打胜仗,光靠战士们猛打硬拼是不够的。作为指挥员也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军事知识,这样才能让部队攻无不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