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大部分潍坊人似乎天生就喜欢放风筝。一缕微风,二人携手,三分暖阳,放飞纸鸢。广场上、公园里、操场边,甚至是小区空地上,都会看到放风筝的潍坊人。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总能让人的心情变好,像是抛却俗世的烦恼,尽情翱翔在天际,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亦是一群人的寄托。

4月,对潍坊人来说,有个大日子。4月19日,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将在世界风筝公园盛大开幕。4月的潍坊,是属于风筝的世界。

风筝会是潍坊的“忙年”

风筝会,这是属于潍坊人自己的“忙年”。

一进入4月,杨红卫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风筝订单接踵而至,接都接不过来。设计、绘制、扎制、打包、发货,几乎每一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杨红卫小小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做风筝用的材料,墙上也挂满了她亲手扎制的各式各样的风筝。2025年3月,杨红卫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这让她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连日的忙碌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桌子上的颜料还未干,一只只精致美丽的风筝环绕着她,被她的一双巧手亲自打包好,再飞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每一只风筝我都亲自试飞过。”杨红卫笑着说,她从事风筝扎制已经近40年,这40年来经她手制作的每一只风筝在发货之前她都亲自试飞,对她来说,放风筝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郭洪利也早早来到厂房看自己新制作的“大家伙”,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要在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上放飞自己的新作品。巨大的“机身”还未粘上“皮囊”,竹条和碳纤维材料交织在一起,带着传统古韵与现代技术的融会贯通,这架飞机形状的立体风筝,体积达3000立方米,重百斤,仅机翼部分延展开就有20多米。

作为今年与腾讯游戏新联名的全立体运输机风筝,郭洪利可谓十分上心。为了能让这架立体风筝自由翱翔在天际,团队运用空气动力学模拟技术,采用碳纤维复合等新型材料,借助40余套模具,将材料壁厚的精度控制在了0.1毫米级别。


刘志江今年做了一只特殊的风筝,潍坊象“祥祥”将首次以风筝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作为新晋的潍坊城市IP,“祥祥”本身便承载了风筝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它的创意设计取材于市博物馆馆藏“潍坊象”化石,其头部由潍坊的“潍”汉语拼音首字母“W”演绎而来,也是潍坊蝴蝶风筝的符号化表达形式之一;大耳朵融入祥云纹图案,寓意吉祥与好运;身体融合潍坊高密剪纸元素,形象更加生动。

在风筝会正式开始之前,刘志江还会带着今年自己新制作的几只风筝与潍坊象“祥祥”一起试飞,以便进行最后的调整。这一只只汇聚众多手艺人心血与情感的潍坊风筝,正蓄势待发迎接属于自己的庆典。

从传统文化到数字文化

“跟品牌合作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以此扩大潍坊风筝的影响力。”对郭洪利来说,跨界联名与品牌嫁接都是对于潍坊风筝文化的一种挖掘与创新。只有让年轻人真正喜欢潍坊风筝,让市场真正认可潍坊风筝,才能让潍坊风筝有更多、更好地发展。

时间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值壮年的郭洪利作为被邀请参展的非遗传承人跟他的风筝一起来到了北京。对他而言,那是改变他一生的一次旅行。“当时参加展会的有很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他们会免费赞助一些衣服、鞋子甚至是手机等产品,让我们穿着、带着这些东西在现场介绍非遗。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他们需要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给他们的品牌赋能提供价值,他们也需要一些文化的东西来为品牌提升知名度。”郭洪利说,那次参展真正改变了他,让他意识到如果手艺人只守着传统的手艺不变,不想方设法真正走出去,那就不能将手里的文化带向更远的地方,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即便那时候郭洪利的风筝团队已经跟一些国内品牌有过简单联名,但他认为对于潍坊风筝未来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机会很快就主动找到了他,一些国外奢侈品牌因为在北京奥运会展馆的“惊鸿一瞥”,深深被郭洪利的风筝所吸引,他们主动来到潍坊,寻求能和郭洪利以及潍坊风筝合作的机会。

自此,郭洪利带着他的风筝走上了由传统文化向数字文化转变的道路。从简单的品牌元素打造到逐渐与游戏联名,从出现一个小小的风筝图案到成为一整个风筝专属“皮肤”,郭洪利的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

2019年,郭洪利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制作的“李元芳”风筝皮肤,一经上线参与人数就高达650多万,点击量过亿次。《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专业主播与职业选手共同与郭洪利一起直播推介这款“李元芳”风筝皮肤,在整个青少年圈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游戏爱好者因此知道了潍坊风筝,认识了郭洪利。随后几年,郭洪利相继同恋与深空、梦幻新诛仙、武动乾坤、浮生为卿歌、完美世界、天涯明月刀、和平精英等游戏进行深度联名,让潍坊风筝迅速成为年轻人圈子里的“顶流”,频频登上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热搜榜。

2025年春,郭洪利带着潍坊风筝再次与肯德基联名打造“春日风筝桶”,桶身上有四款潍坊风筝经典图案,配色清雅秀丽,深受年轻人喜爱,致使潍坊风筝再次“破圈”。


一座城市坚守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创新”是潍坊风筝发展至今一直都在走的路,那“守正”便是潍坊这座城市一直以来的坚守。

“以前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风筝,虽然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的一门手艺。”作为潍坊风筝城派技艺的代表人之一,刘志江对于潍坊风筝的记忆往往带着对于老潍县城的回忆。在他看来,潍坊风筝有许多流派,各家技艺虽然也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大家都遵循着潍坊风筝“做什么像什么”的基本传统,仿真类作为潍坊风筝的一个重要类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显示,全世界有70%以上的风筝来自潍坊。在杨红卫的记忆里,潍坊甚至一度曾兴起过一段时间的“风筝热”。那是在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之后,潍坊的各大风筝厂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学做风筝的人多起来,风筝行业蒸蒸日上。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成不变,潍坊风筝也曾在历史的洪流里遇到过瓶颈期。

作为在风筝世家长大的老杨家埠人,杨红卫从小就见家里的长辈做风筝。“杨家埠以前是个以农耕为主的村庄,农忙时节这里的人主要就是种地,到了年底又家家户户开始印年画,等到转过年来初春的时候,就开始扎风筝,一般会持续到春耕到来。”杨红卫说,风筝最开始是作为杨家埠人谋生的手段之一而存在的,属于“挣个闲钱儿”。同时,放风筝也是这边春天的一个文化习俗,有“防小人”、求平安等寓意,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都信奉着。

“风筝手艺人不仅要会做风筝还要会调风筝。”杨红卫说,她有时候以游客的身份去参加风筝放飞活动,看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放风筝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导致自己的风筝飞不高,她一般都能看出来这个风筝的问题出在哪儿,“传统风筝一定要考虑放飞效果,所以这些年我几乎每一只亲手做的风筝都会拿出去试飞。”有时候遇到外地人不认识她,见她对风筝了解这么多还会问她一句是哪里来的。“我都直接说自己是潍坊杨家埠的。”杨红卫说,这让自己感到自豪,这是一种对家乡的自豪,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时代的发展让潍坊风筝逐渐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进化之路”,其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冲击,但潍坊的手艺人们始终认为,他们应该坚持传统风筝的文化底蕴,在这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纯手工扎制的风筝不能丢,数字文化风筝也不能少,风筝发展要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让这一路走得越来越顺畅。

“以前可能更被动,等着别人来买,别人买几个你就赚几个,一个风筝的附加值也不过三五块钱。”郭洪利认为,想要真正把潍坊风筝做得更好,首先就要让潍坊风筝有自己的辨识度,从设计到包装,从颜色到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应该注意到。重视年轻人在市场中的价值,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习惯与生活方式,是郭洪利团队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又一大准则。

“我现在基本上每周都会出一个新产品。”冰箱贴、万年历、摆件、挂件、玩具等,任何产品都能跟潍坊风筝融合在一起,在郭洪利眼中,潍坊风筝是无所不能的,它能跟所有元素融合,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它也能变成任何一种样子,登上不同的舞台。它可以是其他故事里的特别出演,也可以是自己故事里的绝对主角。诚如刘志江说的“潍坊风筝做什么像什么”,正因为它多变才有更多精彩,正因为它独特才能书写更多传奇。


跟所有的非遗传承人一样,潍坊风筝的手艺人们也时常会担心风筝的传承。“我始终觉得‘非遗进校园’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杨红卫说,这些年她走进了很多学校,其实最开始她是在国外进行潍坊风筝的研学教育活动,那些年国内对于“非遗进校园”的实施并不算充分,杨红卫在法国巴黎、美国等地方的学校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时,将潍坊风筝的制作技艺带出过国门。教育的理念像是埋在手艺人心中的火种,只等有一日能破土而出,回馈祖国。

直到国内开始大力提倡“非遗进校园”的理念,杨红卫马不停蹄地将精力投入了国内的校园里。她曾因此遇到过许许多多有天赋的孩子,也曾因此结交无数年轻的伙伴。风筝在这一刻成为串联起她和这些年轻人的纽带,即便大家隔着万水千山,都会因为这一方纸鸢翱翔在同一片天际。

教学,俨然成为这些风筝手艺人生活的另一部分。郭洪利的风筝铺里时常会有孩子们相伴来参观上课;刘志江的风筝扎制专业课在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学校开设;杨红卫走进越来越多的高校,结识年轻的新朋友。他们都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孩子将来是否真的能有一天会跟他们一样,成为潍坊风筝的手艺人与传承人,但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双脚走向更多地方,将潍坊风筝的文化与技艺传授给更多人;他们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带着这一只只潍坊风筝,将它们放飞至更多更广阔的天空。

传承从来都不是靠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恰如潍坊风筝展翅振飞的决心,这需要倾尽全城之人无数岁月的坚守,才能将这一方文化的火种不断发扬光大。风筝是潍坊在世界的名片,但如今的潍坊远远不仅有这一张名片。过去曾“借东风”走向世界舞台的潍坊,顺着风筝线将一座城市的文化与发展相串联,以风筝会为平台,让全世界都能看到潍坊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蜕变。

或许,潍坊风筝多年来的守正与创新,正是潍坊的守正与创新,乘风而起,一往无前。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