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吴昊
4月17日至20日,“齐风鲁韵·更好潍坊”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示活动在潍坊举办。本次活动与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同期举办,活动期间举办了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工作会商、“齐风鲁韵·更好潍坊”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示活动启幕仪式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交流分享大会,演出大型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全面展现2025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就,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
4月18日上午,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工作会商举行,北京、天津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非遗处、非遗保护中心负责同志交流分享了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及协同保护做法,探讨了“十五五”非遗保护规划、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本次会商充分发挥联合议事、引领发展的作用,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协作。
4月18日下午,“齐风鲁韵·更好潍坊”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示活动启幕仪式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交流分享大会在世界风筝公园举行。与会嘉宾现场观摩了非遗当代生活美学体验展、“潍坊好手艺”文创产品大赛获奖作品展、世界创意城市创意成果展、非遗生活美学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观看了潍坊地方戏曲茂腔、吕剧表演。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四川)、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等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分享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共同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时代胜景。
4月18日晚,大型人文情景晚会《何以潍坊》在潍坊大剧院上演。晚会以潍坊人文历史脉络为主轴,以斑斓多彩的非遗项目为元素,以具有感染力的音诗画组合为表现形式,多维度聚焦潍坊薪火相传的人文历史景象和风物秀美的民俗文化风情,彰显了潍坊“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
“齐风鲁韵·更好潍坊”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交流展示活动,是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潍坊始终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目标,形成了个性鲜明并富有成效的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1455”建设模式。目前,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125项,培育出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传统工艺产业集群,非遗整体性保护取得丰硕成果。
潍坊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在系统性保护上协同发力,在创新性传承上深化合作,在融合性发展上互促共赢,让活动汇集的成果、碰撞出的火花、描绘出的愿景带来新理念、新机遇,赋彩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