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钟山区人民法院成功审结一起因校园课间意外引发的未成年人纠纷。未成年专门合议庭法官运用 “听诊疏访” 四阶温情调解法,巧妙化解双方家长矛盾,为涉事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彰显司法温度与智慧。
某小学两名年仅7岁的孩子在嬉戏玩耍时发生意外,致使其中一方孩子牙齿脱落。这本是孩子间常有的意外,却因双方家长在赔偿与责任认定上各执一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对簿公堂。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双方家庭对立情绪严重,但两名幼童仍保持友好互动,家长矛盾已对孩子心理成长造成潜在负面影响。
01
“听” 诉求
洞察各方心声
案件受理后,未成年专门合议庭法官第一时间用心倾“听” ,庭前与双方家长深入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同时,了解到孩子们已然和好如初,纯真的友谊并未因这次意外受到影响。法官还积极听取学校观点,全面掌握事件发展过程,为后续调解奠定基础。
02
“诊” 症结
定制解纷药方
基于前期沟通,法官精准 “诊断” 出矛盾关键:孩子虽已和好,但家长间矛盾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孩子的牙齿可能会影响口齿及后期发育等,所以无法达成一致和解意见。考虑到孩子们还要在同班相处多年,为从根源化解矛盾,法官坚持“修复”理念,以非对抗式调解为路径,制定针对性调解方案,致力于修复受损关系。
法官和家长孩子进行沟通
03
“疏” 担忧
以孩子为出发点
在 “疏” 环节,法官聚焦孩子受伤情况,针对家长们关心的牙齿修复及后期生活影响等问题,与双方家长一同向专科医生咨询,医生详细专业的解答,有效消解了家长们的担忧。法官始终从孩子角度出发,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此次事件,以孩子健康成长为首要考量,放下分歧,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在法官的耐心疏导下,双方家长逐渐理解对方立场,最终,双方家长摒弃前嫌达成补偿协议。
法官在和医生交流
04
“访” 成效
巩固调解成果
调解结束后,法官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积极开展 “访” 工作,对双方家庭及学校进行回访。回访结果令人欣慰,两名儿童继续同班学习并建立"互助小搭档"关系,双方家长心结已彻底化解,孩子们也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法官到班级“回访”
并进行普法
此案件的成功调解,是 “听诊疏访” 四阶温情调解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法官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中的担当与智慧。正如所言:“法律的刚性在于守护底线,司法的温度在于照见未来。当纠纷的尘埃落下时,我们更应俯身倾听童心的跳动——因为孩子教会我们的宽容,远比判决书上的文字更有力量。” 钟山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创新审判方式,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
终审:康芬
复审:周海波
初审:王娟
编辑:苗小钰
来源:钟山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