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时代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山东大学考古学院组织编写了“中国考古学通论系列教材”。近日,作为该系列教材之一,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李占扬教授、王伟教授编著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教材获得2024年山东大学高质量教材出版资助,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类起源与演化是科学界高度重视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涉及“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的终极哲学问题。由于地质记录不完整、化石材料罕见、遗传证据难以保存和石器证据稀少等,迄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我们这个物种自身起源与演化的路线图。但是,人类探索这门学科的步伐从未停止。旧石器时代考古就是研究人类从诞生到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门学科

随着近年来新材料的不断增加、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运用,人类对自身演化史的认识逐渐深入。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李占扬教授、王伟教授编著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致力于将近年国内外的考古新发现、研究热点,以及持续进行研究的内容收入其中,并且主要反映亲历者的观点和认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旧石器时代考古》

李占扬,王伟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 3

(中国考古学通论系列教材/白云翔,方辉主编)

ISBN 978-7-03-080953-7

《旧石器时代考古》凝聚编写团队数十年教学科研经验,以32万字、8章架构搭建学科基础知识框架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旧石器时代考古年代学、人类的演化、旧石器研究方法与理论、国外旧石器文化、中国的旧石器文化、新技术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运用。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部分,结合旧石器时代考古特点,重点介绍第四纪地层与分期、地貌及沉积类型、哺乳动物群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第四纪是人类演化的重要时期,相关的地质情况是探索和理解人类演化过程和动力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考古年代学部分,简单介绍了考古测年发展史,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考古常用的几种测年方法,包括¹⁴C定年、铀系定年、释光定年、电子自旋共振定年、古地磁定年和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人类的演化部分,按照人类起源和演化的脉络,系统介绍了旧大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中新世大猿、最早的人类、南方古猿与能人、直立人、中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智人的化石发现、体质特征和演化路线。

▋旧石器研究方法与理论、国外旧石器文化、中国的旧石器文化部分,着重介绍旧石器研究方法与理论,包括石制品的产生及研究方法与理论;系统梳理了包括非洲、欧洲等在内的外国旧石器文化;介绍了中国北方和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的旧石器文化。

▋新技术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运用部分,重点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深度学习、地球化学方法与理论及典型应用。

特色与创新

《旧石器时代考古》

突出第四纪地质学和年代学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梳理了第四纪地层划分、环境变化、考古定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介绍并更新了早期人类体质特征演化和旧石器文化发展的证据;阐述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考古学、文物学和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考古文博从业人员进修选用。

本文摘编自《旧石器时代考古》(李占扬,王伟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 3)一书“第一章 绪论”“后记”,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考古学通论系列教材 / 白云翔,方辉主编)

ISBN 978-7-03-080953-7

责任编辑:樊 鑫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