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4月15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第6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管理知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肥胖和超重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表明,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与很多慢性病密切相关。山东省去年启动了“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加强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提升公众健康体重管理意识,促进广大群众维持适宜健康的体重水平。本次发布会主要介绍“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有关情况,科普健康体重管理有关知识。

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黄延芹在发布会上介绍,中医对肥胖的认知源远流长,《黄帝内经》最早对肥胖症的病名、病因病机进行记载,是肥胖症的理论起源。《素问·奇病论》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肥者令内热”。说明过食膏粱厚味,造成多余的脂肪堆积于体内,会形成肥胖。《医学正传》 言:“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明确气虚痰湿是肥胖症的发病机制。仝小林院士认为治疗肥胖症应立足于中焦,以调脾胃为核心,消膏降浊为根本。

纵观千年发展脉络,中医对肥胖的认识以“脾虚痰湿”作为主病机,融合气血津液等理论,构建起动态演变的辨证体系。因此,对于肥胖的干预,我们需要以健脾祛湿为主线,同时要因人制宜,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健康体重管理这方面,中医也积累了非常多的管理经验。《黄帝内经》曾经说过,“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这说明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防止肥胖的发生,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总的来说,还是从吃、动、养3个方面入手。

从如何吃的角度来讲,《内经》是这样论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谷物、水果、肉类、蔬菜都非常重要。所以在生活中,要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注重体质辨证与食物性味配伍。平时可以选择薏米、茯苓、山楂等食物强化脾胃运化。另外,还应分型施膳。如脾虚湿阻者,可选豆类、瓜类、玉米等;胃热湿阻者,可选马齿苋、莲藕、莴苣等;脾肾两虚者,可选枸杞子、牛肉等。

从如何动的角度来讲,要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中医的一些传统健身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提倡大家积极参与。运动的单次时长建议40-60分钟左右,宜选择在清晨(5:00-7:00),可顺应阳气生发,提升全天代谢;或傍晚(17:00-19:00),此时肾经当令,有助强化腰腿力量。主观感受以微汗、呼吸加深但能正常对话为宜,避免“力竭”破坏气血平衡。

从如何养生的角度来讲,合理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中医有“子午觉”的概念,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午时(11:00-13:00)心经当令,此时段睡眠可养阴护阳,避免“脾虚湿困”,故推荐每天最晚23:00入睡,午间小憩15-30分钟。同时,情绪压抑易导致肝气郁结形成“压力肥”,可适度倾诉或通过艺术活动进行情绪疏导。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