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评判书法美的词很多,直接用美来评判的就有俊美、秀美、研美等多个词,来形容不同风格的书法,不但展现了中文的强大,也体现了书法风格的丰富。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美是对他最基本的审美要求,然而真正的书法美又该如何体现呢?
书法美伴随着时代文化不同,而有所改变,一些当时被认为丑陋的风格,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时代极力追捧的美。
比如颜真卿创造了古拙美,在唐朝并不被认可,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叛逆,并且这种认知直到明朝才逐渐有所改观,如今古拙美已经成为书法家追逐的主流书法美。
同一时代不同艺术修养的人对书法美的评判也不同,比如蔡襄的书法在宋朝就颇具争议,为此苏轼还颇具困惑。
可见人们对书法美的评判是不断变化的,即便是王羲之书法,也在不同时期遭受批判,并没有成为所有人心目当中绝对的美。
在封建社会,书法并不属于大众,而是权贵圈子里的雅趣,普通民众不但没有条件学习书法,更没有独立的书法审美权,每个时代书法美的标准都是根据皇权的喜好来定的,民众只能符合,不能评判,民众的审美权也是被统治的。
当今时代,文化蓬勃发展,人们富足,任何人都有能力学习书法,书法得以走向民间,民众也有了独立的审美权,这让书法的审美结论更加丰富和矛盾。
几乎所有今人的书法作品都遭受着美与丑的不同评判,这体现出书法审美的主观性,也体系出民众艺术素养的巨大差异。
必须承认很多民众是不懂得如何欣赏书法的,尽管他们有独立的审美权,却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标准,只会跟风唱和。
引领和提升民众审美水平是每位书法家的时代责任,当他们在书法中尽情抒发情感的同时,也要引导民众去理解和感受自己的创造,欣赏自己创造出来的书法美。
当今书坛是书法美最为丰富的时代,有人精心培育鲜花,有人养育小草,还有人用枯枝落叶摆造型,无论哪种风格都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没有了皇权审美的统治,让今天的书法发展更为自由,历史上所有的书法美都在今天有所继承和发展,并且还创新挖掘出很多新的审美角度。
这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艺术享受,也让整个书坛显得有些混乱,毕竟其中不乏江湖体等滥竽充数,投机专营者,这些低劣书法也容易拉低人们的审美趣味。
那么如何区分什么是真正的书法美呢?石开先生给出了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他认为好的书法必然是包含丰富对立关系的作品,比如疏密、浓淡、大小、正奇等等,这些对立关系就是书法耐人寻味的核心。
当然书法美肯定不局限于对立关系的设立,但是石开先生给出的这个标准却是书法审美的敲门砖,是最基本的书法审美标准,他能够引领很多民众真正走进书法当中。
另外,书法的美和丑总是不断转化的,过分的追求美其实会让书法失去真实性,反倒成为一种丑,最终书法追求的还是自然、纯真的美,任何雕饰都最终会遭到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