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著名书法篆刻家、教育家、学者刘彦湖将做客东莞文联“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以“赓续与回响——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展为契机,来莞开展一场名为《帖学中晋法与唐法》的书法主题讲座,与东莞书法艺术家和爱好者分享有着“中国书法双峰”之称的晋唐时期,帖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术价值,以及临摹方法、创作转化路径等研究创作成果。
据悉,3月6日-4月24日,“赓续与回响——当代帖学十四人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展。作为开年首个聚焦帖学传承与创新的学术大展,展览汇集南北书坛刘彦湖、陈忠康、杨涛、陈海良等十四位中坚力量的两百余件精品,既有对《淳化阁帖》《书谱》等经典法帖的古法继承,也有将帖学笔意融入现代构成的跨界尝试,通过多维度的艺术呈现,展现传统帖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根据展览前言介绍,中国书法之史,略分古典、变异二期。古典之时,书法演进,既涵汉字形构之完备,亦括晋唐双峰之崛起,大抵以五代为界。彼时,碑帖未分:汉碑、魏碑、唐碑,迭起而辉;晋札之韵、唐楷之严、草书之逸,及秦汉简牍之不羁,共襄书法学习之盛。宋以降,书法入变异之期,字体之变既定,书道发展,多系于书家之承传与创新。其中,帖学之兴,滥觞于北宋,依托于《淳化阁帖》之翻刻流转,盛极一时,其波澜壮阔之势,跨越元明清三朝,绵延不绝。清代已降,帖学步入暮年,其局限渐显,风格趋同,神韵渐失,终遇瓶颈。碑学之崛起,恰逢其时,乘帖学之弊,借金石学之大兴,破茧而出。直至民国诸贤,皆以碑学风貌独步书坛,蔚然成风。晚清以降,碑帖之争渐趋融合,民间书法、流行书风、新帖学、学院派等百花齐放,为当代书法注入勃勃生机……
于是,当代帖学的重塑与重生,成为勾连古今、承前启后的书史命题。特别是在当代书法历经四十余载春秋,观念激荡,理论纷呈,正步入新的历史纪元的时候,业界更加呼唤一种全新的创作审美思潮,即碑帖之融合,新帖学之重生。
也因此,本次当代新帖学书家十四人展,非仅为书家之集萃,更是对新帖学精神与美学追求的一次深刻拷问与探索。展览与研讨,旨在展现新一代帖学家的创作智慧与史学洞见,为帖学的重塑与重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要参展艺术家和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嘉宾,刘彦湖于1960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原籍吉林磐石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书法创作、研究、教育等方面均有长足的涉猎和丰富成果,在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本次“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之《帖学中晋法与唐法》主题讲座中,刘彦湖将话题落在“晋唐双峰”,分享中国书法历史两大巅峰时期中,帖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术价值,乃至历史脉络中的碑帖互动与发现,晋唐比较的现代启示等。同时,也将从实践与教学的维度,分析其中晋法与唐法的特征、范式,甚至临摹方法论、创作转化路径等多年学习、研究、创作成果,为东莞书法界带来诚意满满的干货。
帖学中晋法与唐法
主讲嘉宾:刘彦湖
主办单位: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
协办单位:莞城美术馆、东莞美术馆联盟
东莞博物馆联盟、东莞市书法家协会
讲座时间: 2025年4月19日(周六)9:30—11:30
讲座地点:东莞市文联二楼礼堂
参与方式:扫码报名
“赓续与回响”开幕盛况,东莞展期还有最后一周,今年内还有全国巡展,敬请期待!
延伸阅读: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
本次活动为“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一,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承办。
“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是东莞市文联打造的一项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通过邀请全国各地文艺名家来莞交流互动,涉及讲座、研讨、沙龙、采风、展览、调研、赛事等多种形式。旨在提升东莞本土文艺家的创作水平,强化东莞文艺发展规划和品牌构建,树立宣传东莞形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高质量发展。
其中“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先后邀请了陈履生、贺绍俊、霍俊明、蒋述卓、苏星、冀彦伟、蔡焕松、程向军、李耀林、金元浦、胡乐民、于同云、王苏、李群芳、王莉、梅昌胜、高宏存、李敬泽、梁凡、汪亓、潘鲁生、陈涛、王十月、郑小琼、刘颋等众多全国各领域文艺名家来莞讲座,涉及文学、诗歌、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朗诵、陶艺、舞台演艺、文化志愿服务、元宇宙、文化思想、流行音乐、民间文艺、人工智能、新大众文艺等众多领域,主讲话题前沿、内容深入丰富,广受观众欢迎,社会影响巨大。
文字:沈汉炎
编辑:陈秋宇
图片:东莞文学艺术院供图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