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原创制图,版权所有

对于三河市为什么禁用红色,目前答案已经明晰了,容我慢慢分析。

关于三河牌匾变色问题,今天华商报报道了一个新事,就是说有商户提供了视频。这个视频是2024年10月底的一个视频,显示是有关三河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的指导性质的讲话。

根据华南报报道,在2024年10月前后,先是城管要求商户把广告牌匾的红色换掉。所以这应该是最开始开始“禁用”红色的时间点。

由于城管讲了以后没什么效果,所以市场监管局就开始介入牌匾改色问题了。市场监管局是商户的市场标准化建设直属管理部门,所以商户就赶紧按照市场监管局的要求整改了。

那么,为什么商家要用红色或者蓝色呢?很简单,红色或者蓝色是醒目的颜色,很容易被捕捉到。所以商家用红色或者蓝色的牌匾,是为了吸引客户。这是市场规律。说到底,商家是为了吸引客户,客户多了,自然赚钱更多。

那么好,现在有人问了,为什么三河市市场监管局非要商家换颜色呢?

根据华南报报道,视频中的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讲了,“蓝色太俗,所以你要暗色调。”“红代表一个火,这个人到里边就比较亢奋,你把广告牌弄红了,大伙上你这里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

其实这位负责人讲得很清楚了,就是说红和蓝属于农村的常用色,而其他颜色是都市常用色。要对街面的牌匾换掉,这样有都市感,现代感。

别急,事情到此并没有完。那么哪些颜色是都市常用色呢?

我在官网上找到了份文件《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这份有159页的文件,发布时间刚好是2024年10月份。这和前面城管要求改变牌匾的颜色的时间段相一致。

也就是说,不管是当地的城管部门还是市场监管局部门都是依据着这份《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在做事。

那么《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关于颜色是怎么说的呢?

其中在第13页提到了红砖色,注意是推荐的颜色。所以这个管理导则并不是一味排斥红色的,反而是推荐使用的颜色。而且这是西市区的管理导则,上面的小标题是学院风、现代化和国际化。

也就是说官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是认可红砖色的,或者可以说在西市区是推荐使用红砖色的。

所以我前面将“禁用”二字打了引号。因为官方的指导文件显示,其实红色是可以使用的。

当翻到PDF的第32页,这里终于看到了“禁止使用蓝色、艳红色、黑色盖瓦”的说明。也就是说,指导文件里,确实是有禁止红黑蓝三色,但是这里的禁用仅仅只针对“坡屋顶”,并没有指到商家的牌匾。

在PDF的第35页,再次提到“屋顶禁止用灰色、黑色、红色为底,多用与建筑匹配的颜色。”也就是说这里仍然只是对屋顶颜色的限制。

在PDF的第127页,提到了“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也就是说,这里是正式提到限制商家的牌匾使用红蓝底色或字样。

可以看到“负面清单”里,一共有13个要求。此外就没有对红色的要求了。

黑色呢?前面已经说了对屋顶是有限制使用的。在第25页,要求“避免使用黑色入户门”。此处,就没有对黑色的要求了。

而蓝色呢,在PDF第74页显示,道路不宜使用白色、蓝色栏杆。

绿色呢?在PDF第44页,有提到街道景观亮化,依据“优雅、宁静、绿色、智能”的理念。我个人觉得此处绿色的意思应该是环保。

在PDF的其他部分提到“绿”字时,通常指的是绿化一类的意思,应该指的是绿树等意思。

其实文档里并没有要求商家使用绿色。为什么商家会考虑使用绿色,我感觉应该是商家们自己的考虑,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绿色也是醒目的颜色。在红和蓝不被允许的使用的情况下,绿色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之一。

在PDF的第126页,有一个广告牌匾样式举例,里面是有黑色的招牌的,也有白色和金色等。

所以要求商家使用绿色,应该是一个误会。这可能是一种商家的跟风。因为有商家率先使用了绿色,其他商家也跟风用了绿色。

为什么禁用红色和蓝色?前面已经说了。再总结一下,就是红色和蓝色被当地的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认为太俗,不符合“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调性。同时,黑色也连带受到了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PDF中也提到了在东市区,要实现“新国风、生态化、园林化”。

颜色不应该成为问题,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城市规划部门工作人员出现了理解错误。“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并不是要排斥对红色和蓝色的使用,突出的应该是设计感,而不是要纠结使用什么颜色。实际上,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使用了红色和蓝色,这里就不举例了,大家可以到街上随便看看就知道了。

重点来了,究竟是招牌的颜色重要,还是招牌的商家生意重要?我觉得一个城市的规划,还是应该循序渐进。

不能因为喜欢“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就要求所有的商家都采用这一标准。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所有商家的客户都是一样的。商家做生意,本身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客户。消费者选择商家,并不是同样的原因,也并不都是因为“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

这不是“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不对,而是在对城市进行“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搞形式主义,搞得好看,而商家其实跟不上“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

为什么跟不上呢?因为要么根本没有“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消费群体,要么缺少此类群体。

如果商家本身条件不具备,却刻意追求“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招牌,是无法吸引适合商家的消费者的。

所以作为城市规划,还是要以市场为先的。当所有商家都能赚到钱的时候,当一个城市里尽是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市民和游客的时候,何愁商家不会改进自己的招牌,让自己的招牌变得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呢?

市场重要还是招牌颜色重要,显然在市场还没有足够繁荣的时候,市场更重要。有了蓬勃发展的市场,何愁一个城市没有实现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呢,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希望一个美好的城市,多为商家的利益着想,多为商家的生存着想。一个个小家庭幸福了,一个城市自然就美好了,也自然而然具备了学院风、现代化、国际化的风采,当然也可以做到“新国风、生态化、园林化”。

(木田之光写于2025年4月14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