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连续多日的发酵,三河店招改色事件终于有了初步调查结果和定性。从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的免职处理,以及“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的措词看,此事的性质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这既与三河市相关领导在事件中的权力滥用有关,也与它所引发的巨大舆论反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事情演变至此,是谁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好在上级部门及时出手,中止了这场闹剧。

事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魔幻色彩。3月中旬以来,三河市的多家商户反映,城管要求改变店招颜色,红蓝黑三色禁用,其他颜色都可以,蜜雪冰城的红色招牌被刷成了灰色或绿色。随后,这股改色之风也刮到了更多领域,医院的红十字、公园的门头,都被改成了绿色。至于为什么要改,商户和公众都是一头雾水,完全看不出其行事逻辑。

问题还在于,自始至终,三河官方都没有任何行政依据,对于这种劳民伤财之事,居然“文件还没出台”,只靠城管口头通知,上门强推,堪称咄咄怪事。城管显然只是执行者,而非决策制定者,那么究竟是谁,哪一级部门做出这个决策?网友同样是一无所知。媒体开始跟进,三河市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至此,三河市依然有形象止损的余地和空间,但再一次错过。针对舆论场的强烈质疑声,三河市始终保持沉默,只有一名城管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商户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来的颜色,自愿”,这个回应轻佻而傲慢,成功地让事件再度升级。稀里糊涂地改颜色,莫名其妙地改回来,说是自愿,实则折射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极大,既没有敬畏手中的权力,也对商户的切身利益视若儿戏。

从当初做决策时的草率和盲目,到引发全民热议之后应对上的迟钝与麻木,三河店招改色事件可以说是一地鸡毛,错上加错,是城市管理的典型负面教材。而究其关键,恐怕就在于行政没有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

任何一项行政决策,都必须经过充分的集体研判和民主讨论,关乎民生之事,更是要听取民意,才能保证其科学合理性。很显然,三河当地缺少这样的民主生态,以至于像“红蓝黑禁用”这样违背常识的决策都能出台和执法,这显示了权力的一意孤行,甚至是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和民意之上。

三河的“红绿之问”是一种警示:这样荒唐的决策还有多少?谁来管管肆意妄为的权力?当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强悍到一定要推行某种明明错误的政策时,制度性的纠偏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