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天,三河市燕郊一家蜜雪冰城门店招牌就经历了由“红变绿”,又由“绿变红”的戏剧性一幕,“来回切换”的速度不输当前的美股。
楚小强丨文
蜜雪冰城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三河市如此“多彩”又“善变”。
作为一家标志性的连锁饮品店,蜜雪冰城“红底白字”的招牌早已为大众熟知。并且在全国各个追求“城市美化”的地方,它的招牌一直都是“红底白字”的颜色。
但唯独在河北廊坊三河市,它破例了。
短短3天时间内,该地一家蜜雪冰城门店招牌就经历了由“红变绿”,又由“绿变红”的戏剧性一幕,“来回切换”的速度不输当前的美股。
大众心目中的蜜雪冰城 图片来源:网络
之所以会如此,源自街上的商户接到城管上门通知,要求对红色、蓝色、黑色的广告招牌更换颜色。
于是,一场热火朝天的招牌“改造”运动就此拉开序幕。根据多家媒体报道,除了“变绿”的蜜雪冰城,甚至还出现了“丧葬风”式的“变灰”的蜜雪冰城。
变灰的蜜雪冰城 图片来源:网络
更滑稽的是,就连诞生于1863年的国际人道主义标志性符号、承载救死扶伤伟大使命的“红十字”,也被刷成了绿色。
三河市某儿童医院被刷绿的“红十字”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这一招牌不得使用“红蓝黑”色的禁止性规定,至今毫无可以援引的白纸黑字文件。
有关部门回应称“系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而且是在有关文件还没出台的情况下,“先行一步口头传达”。当地城管则回应说,“近期就会下发文件”。
但时至今日,此事引发舆论已有数天,外界并未见到任何相关文件落地。
4月11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三河市人民政府了解商家门店招牌更换情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你所反映的相关问题,需要联系我们的宣传部,他们可以给你一个明确且具体的解答。”
随后,记者分别致电三河市宣传部及部长李志英,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有报道提到,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曾于2024年12月发布一份《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其中有关于对广告牌匾设计的导引,虽然要求颜色上需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但并没有对具体某种颜色设置明确的禁止性要求。
记者致电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了解“红蓝黑”三色禁令是否与该导则有关,电话亦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不得不承认,为了改善市容环境,清理一些陈旧、褪色、简陋的广告排版及招牌很有必要。但蜜雪冰城的“红底白字”招牌、红十字的“红底白字”符号,早已是大众心中的一种视觉标识,具有强烈的商标意义和识别功能。
尤其看到醒目的“红十字”符号,即便不识字的老百姓也都知道,这里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
对商户而言,大众早已熟悉的招牌,也能起到留住熟客、招揽新客的作用。一旦突然更换,使一整条街统一为一种色调,不仅削弱客户对商家品牌的辨识度,还会对商家的经营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如此粗暴的“一刀切”式整治,无疑是对当地营商环境的一种极大破坏。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往死里管。”
就在今年2月,三河市纪委监委还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八条措施”,第一条就提到:大力整治涉企服务工作中口大气粗、只说不做、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推动涉企服务改进升级。
然一边刚强调要杜绝“形式主义”、改进升级“涉企服务”,但另一边却“一刀切”式要求商家“更换招牌”,矛盾之处无疑令外界费解。
有城市建筑规划专家表示,城市管理决策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受政策影响的商户和市民的看法,“一刀切”的决策方式缺乏对城市多元生态的尊重,应提倡多元化设计,应该尊重原创,让城市各具特色。
更雷人的是,此事引起舆论后,“变绿”的蜜雪冰城门店,3天后又改回了红色。据店员向媒体表示,“确实是改回来了,具体原因不方便透露。”
被刷绿的医院“绿十字”标识,则被整体拆除。
如果是有合理的规划要求所依据,执法也适度合规,为什么又要求商户“劳力伤财”地改回原色?一座城市的规划标准尺度,缘何可以如此反复?
实际上,在三河市之前,要求辖区内商户统一招牌款式、颜色、大小甚至还让采用拼音的地方,隔三差五就会出现。
但归根结底,公众反感的其实不是更换招牌一事,而是城市管理中行政执法的无边界感——利用权力粗暴干涉普通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同时“美化市容”一味迷恋所谓的整齐划一。
一个健康的城市应该是多元的、包容的,招牌各具特色、各尽其美、各有辨识度,街头巷尾才能充满人间烟火气,否则只会是阴魂不散的“丧葬风”。
反过来,即便要求所有商户招牌全部更换为“红蓝黑”三色,依旧是贻笑大方的,遭人议论的。
今年春节期间,春晚跳舞机器人和DeepSeek火了之后,曾有人问道:“为什么它们的母公司宇树科技和深度求索没有在其他城市出现?”
全国人大代表田轩接收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答案:“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杭州市政府对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态度,是值得很多地方政府学习的,这是一个能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种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