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你第8次点开短视频APP,明知你已经疲惫不堪,等会儿还要给孩子喂奶,不等思想之间决出胜负,手指却已经黏在手机上。
有多少人和你经历着一样的挣扎?
多巴胺上头,很想就此沉沦。然而,这行为,致使你眼睛充满红血丝,精神萎靡,脱发严重......
你想很完美的完成一件事,想法很美好,却总是行动不起来,行为跟不上思想,手脚跟不上前行的躯体。
无数次的灵魂拷问:是你懒吗?
NoNoNo !不是的,拖延不是懒惰,是多巴胺溢出的美丽泡沫,是完美主义的回旋镖。
我们要容忍缺陷的存在,不能因为追求完美而拖延事情的进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临床研究显示:“85%的拖延者符合临床完美主义标准。”
有数据显示:
大脑在想象任务时,会夸大其痛苦值:
写方案≈被老虎追的生理反应(前额叶皮层罢工实录)
多巴胺预测显示,幻想完成任务的快感要比实际执行强烈3倍。
加州大学2018研究:拖延者平均每天在「做与不做」间消耗142分钟决策能量。
尝试以下这些方法,跟拖延君说拜拜!
1、切断产生多巴胺的源头。
比如卸载非必要APP,关闭通知,每天减少使用手机的频率,将手机移出视线,放在其他房间。然后用有益的活动替代刷手机,可以阅读纸质书、散步、做手工等。
2、改善你的生活方式,提升多巴胺敏感性能。
首先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降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导致更依赖外部刺激。然后要保持运动的习惯:长期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能提升多巴胺的基线水平。
3、行动起来,运用5分钟行动策略。
当你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多巴胺的泡沫,一戳就破。比如:想写一篇文章,5分钟内先坐到桌子上前面拿起笔;想整理房间,在5分钟内先拿起抹布。想做一件事,先行动起来,结果先不论。把“我等会儿做”换成“我现在就做”。
行为经济学实验表明:使用「5分钟启动法」的人,89%会超额完成300%任务量。
4、用微小的小事情,提高成就感。
每天列一份需要完成事务的清单,进行打卡,比如:擦了桌子,叠了一件衣服,生活中其他的琐碎的事务,只要做了,就进行打卡。这些微小的满足感很容易提高个人的成就感。
蔡格尼克效应:未完成事务会持续占用大脑内存。
将未完成事务列出来,用打卡的方式完成它,它将不再是你行动的拦路虎。
5、先及格再说,杜绝完美主义的回旋镖。
所有任务先做到及格线后立即提交,后续优化的效率会提升200%。这样你用力掷向完美的执念,才不会击中自己的行动力。人类很多伟大的创造,都有着不完整的完美。断臂的维纳斯,有裂缝的瓷器等。
“任何动画只要做到90%完成度就必须停手,剩下10%是留给神灵的呼吸空间。” ——宫崎骏
拖延是时光长河里的冲浪板,关键在于驾驭而非对抗。愿我们都拥抱自己,找到自己的最优解!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亮【推荐】+【点赞】,谢谢!
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拖延最久的事+自我惩罚契约。让我们一起和拖延君说:拜拜!
让我们彼此陪伴,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