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社区里的流浪猫
有人爱有人厌
导致社区矛盾频频发生
如何治理流浪猫
是摆在诸多小区面前的治理难题
金山卫镇东门居民区此前也深受其扰,对此,在居委会干部牵头下,依托小区“三驾马车”的协同机制,成立了一支流浪猫管理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出一套“自治+公益”流浪猫治理新模式。这套新模式成效究竟如何?一起来看。
4月7日下午2点,在东门居委会活动室内,一场关于流浪猫治理的讨论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居民们各抒己见。东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说:“居委会管辖的御景龙庭小区,流浪猫数量一度 ‘爆棚’,最多时达100多只。爱猫人士随意投喂,小区里蚊虫细菌滋生,早晚不停的猫叫,严重干扰居民睡眠,给社区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带来极大挑战,时不时就有居民来投诉。”
面对如此严峻的流浪猫问题,去年11月起,东门居委会成立了一支流浪猫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团队成员由爱宠居民、党员和普通居民代表组成。同时,还邀请了“社区公益合同人”梦享未来团队加入其中,正式开启流浪猫“自治+公益”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一方面在小区里开展摸底调研,引导爱宠人士规范投喂,积极调解由流浪猫引发的邻里矛盾,另一方面则依据流浪猫的数量、分布地点、健康状况等详细信息,精心建立起流浪猫“档案”,开展捕捉-绝育-放归的TNR项目,并为流浪猫绝育手术后的恢复与临时安置打造了专属的“爱心中转站”。
流浪猫管理志愿服务团队代表严薇娜谈及这段经历时表示:“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磨合,我们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能更好地照顾流浪猫。”居民代表张阿姨也赞不绝口:“以前大家用剩菜剩饭喂猫,又脏又招蚊虫。现在都喂猫粮,干净多了。流浪猫做了绝育手术后,晚上再也不吵闹,真的很好。”
在志愿者队伍中,有两位居民志愿者曾坚持十多年喂养照顾流浪动物。得知居委会组建流浪猫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后,毫不犹豫地加入进来。每天早中晚,她们都会准时来到“爱心中转站”,悉心照顾流浪小猫。花阿姨笑着说:“我们就想着尽量让环境变好点,让那些对流浪猫有意见的居民能少些抱怨,也希望流浪猫能有个安稳的生存环境。”冬冬阿姨补充道:“治理后,邻里矛盾少了很多,以前投诉的人可多了,现在反对的声音小多了。”
在治理过程中,志愿者们还会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相关科普,组织亲子家庭制作猫窝、参与猫窝投放、开展主题手工等活动,丰富居民生活,传递关爱流浪动物的理念。
为了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流浪猫治理情况,东门居民区还专门打造了流浪猫公告栏,上面张贴着数十只流浪猫的照片、基本信息、绝育和健康状况。
尽管流浪猫治理工作目前取得一定进展,但流浪猫绝育、免疫及日常管理成本较高,虽有公益基金会支持,但长期治理仍有资金缺口。为此,居民区携手梦享未来开展线上公益募捐,专门为小区流浪猫建立了抖音视频号,希望吸引更多爱猫人士参与其中。梦享未来为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傅维诚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资金筹款以及宣传方面获得更好的优势,助力流浪猫治理工作持续开展。”
沿街店铺也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扩大流浪猫治理的宣传范围,学府街区也和梦想未来、恩派基金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向沿街商铺发放宣传页,耐心口述宣传公益项目,并向店主们抛出领养流浪猫的“橄榄枝”,得到了热烈响应。
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东门居民区已有16只流浪猫完成绝育手术,3只小猫被爱宠居民领养。小区里流浪猫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明显减少,猫叫扰民的情况也大有改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满怀信心地表示:“居民区党总支将继续携手公益团队梦享未来,持续推进‘自治+公益’模式。我们的目标是合理控制流浪猫数量,减少无序繁殖和死亡,持续开展流浪猫认养活动,吸引更多爱宠人士参与。通过自治实践,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区治理模式。”
事实上,除了东门居民区,山阳镇的华府海景小区此前也在“三驾马车”的协同发力下,多措并举创新治理模式,目前流浪猫治理已初显成效。期待更多社区借鉴,探索特色治理路径,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共筑文明温暖家园。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