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止跌回稳”拓展为一句话,那么应当是,“停止下跌,回归稳健增长”。
当“隔壁老王”开始提前还贷,“楼下张三”开始断供,房贷不可避免的迎来新变化。
尤其是2024年,个人住房房贷与对公房贷的风险走出不同的两种趋势,以往被认为是最佳资产的个人房贷不良率上升,六大行无一例外。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大量股份行和主要城商行身上。比如2024 年末,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 0.48%,较上年末上升 0.11 个百分点。
这真的是房贷的艰难时刻。
1、两潮一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与两个“潮”和一个价格有关。
首先是提前还贷潮。
能够提前还贷的人对于银行来说是优质客户,也是过去几年里在经济承压环境下的幸存者,他们普遍把提前还房贷看作是“买理财”,因为市面上基本没有能够保本,并且收益高过房贷利率的产品。同时,受大环境影响,这部分优质客户投资实体行业的热情也在减弱,所以提前还贷成了是最好的理财方式,更有甚者是拿消费贷置换房贷。
其次是断供潮。会断供的人是提前还贷的反面,特点不做赘述,他们是不幸的。
提前还贷意味着房贷的优质客群被不断抽离,断供意味着房贷风险会不断暴露,再叠加一个价格因素就是房价。
房贷有几个安全垫:第一是首付,第二是月供带来的贷款本金下降,第三是借款人的月收入(原则上远超过月供)和对信用的珍视。
但这几个安全垫都会被房价下跌击穿。
这几年,“止跌回稳”频繁出现。我们认为,任何商品的价格极少存在绝对的“稳”状态。高度不标准化的房地产,尤其是不断老化的二手房市场更是难有“稳”字出现,房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两个走势:涨或者跌。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把“止跌回稳”拓展为一句话,那么应当是:“停止下跌,回归稳健增长”。
只有回归稳健增长,首付和月供铸造的安全垫才牢固,只有稳健增长,借款人才有动力和财产性收益,安全垫才会更加牢固。
但稳健增长不是疯涨,只需要涨幅能对标理财收益或者物价上涨速度,就能让房地产重回健康轨道,毕竟房子还有消费的属性。
疯涨会让房贷和经济环境进入另一个风险的极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高层强调“回稳”而不是“回涨”的原因。
另一个关于房贷的大变化是,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下降,六大行中有四家房贷余额下降。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这是银行意识到房贷风险,而主动压缩吗?我们并不这么认为。
虽然不良率飙升,但在房贷不良率依然处于低位、低于整体水平,这还是在房贷余额下降,不良率分母变小的影响下,要知道其他类型贷款余额可都是增长的。
房贷虽然进入了艰难时刻,但还是好资产,尤其是新增房贷。
无论是提前还贷潮还是断供潮对房贷的影响更多是在存量中,而不是增量。相反增量房贷会更具韧性,因为这部分客户出现“两潮”的概率相对不高、很多是出于改善、置换需求,并且一定会踩中经济复苏的周期。
2、春天只差一个火星
房贷下降更多还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9.73 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14.1%。
房地产会一直萎靡吗?我们认为不会。
当前二手房市场已经出现了回暖趋势,多家市场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近130万套,同比增长约9%,为近5年新高。
那么,个人房贷会随之回暖吗?从余额的角度讲,我们认为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如果以消费品的眼光看房子或者房贷,其逻辑无非是量价,价格正如上文所述,我们认为会稳健增长,但量很难,人口问题是房贷余额绕不过去的问题。
但从贷款价格的角度讲,当前房贷已经处于十分宽松的情况,随着房价增长,房贷利率也会迎来一定的空间。虽然2024 年全国新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 7%,但核心城市如北京、杭州优质项目价格企稳。
从资产质量的角度讲,个人房贷潜力巨大。核心逻辑还是房价,只要房价止跌并稳健上涨,那么两潮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将逐渐减小,不良率降低,大量拨备释放,将助力银行业利润的增长。
同样的,个人房贷的另一面是银行对公的房地产贷款,如果个人房贷回暖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贷款的压力小了。央行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末高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25亿元。
综上,银行业距离春天只差一个火星,这个火星就是房价上涨,至于火星什么时候会出现?应该不远了。
此时房贷的艰难时刻,也是银行业的触底时刻。
注:图表由AI生成,如与实际数据不符,请以实际数据为准。
累了就看个爽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