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用年利率2.5%的消费贷,换掉年利率3.3%的房贷不划算",
文章中计算了两种不同贷款的利息,结果消费贷总利息更高,所以这种转换其实是不划算的。
看完这个文章,我只想说两个字:扯淡!
给大家看看这位朋友的算法:那篇文章怎么算的呢?
假设借100万:消费贷按2.5%算,每个月只还利息不还本金,30年下来利息要75万,即100x2.5%x30=75w。
房贷按3.55%算,正常月供30年,利息总共53万
然后就得出结论说消费贷比房贷利息多12万,替换房贷不划算。
看到这,我喝到口中的水差点没喷出来!这不是瞎算嘛!谁会用消费贷30年不还本金啊?这不就像比较自行车和汽车哪个快,结果让自行车骑手扛着车跑步一样荒唐!
要公平比较,就应该让两种贷款用同样的还款方式。实际上消费贷比房贷灵活多了,可以随时提前还款。如果都用等额本息来算:
3.3%的房贷,30年利息就是58万
2.5%的消费贷,30年利息只要42万
利率从从3.3%变到2.5%,总利息由58w降到42w,直接省了16万,相当于少还28%的利息!
当然,不合规的事情不鼓励,这里只是更正一道计算题。
也有人可能会说:万一以后房贷利率降了呢?
其实消费贷利率也会跟着降!
因为现在这两种贷款都是跟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走的。去年LPR降了,消费贷利率就从3%+降到了2%+
如果哪天房贷利率降到2开头,说不定消费贷就是1开头了。
大家可以看看去年的统计数据,线上消费贷利率不断走低,去年LPR累计下降60bp,消费贷利率由3开头降到现在2开头。
数据来源: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
最近各大银行为提振消费,纷纷打起了"价格战",有的银行消费贷利率都降到2.58%,最长能贷7年。
说白了就是变着法子帮大家减轻债务压力,但是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数据上去还是挺难的。
有网友评论说,能直接发钱解决的问题,为啥一定要发贷款?
首先可以很肯定的说,在我们这,发钱不现实,不过发消费券一直都有,比如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去年换家电,就是领的消费券买的,还有的人装修也可以用消费券。
只是,光靠消费券拉动消费,显然力度还不够。而眼下,扭转困局的最佳办法——大放水。
一来,这种方法可以给地方政府缓解债务
地方有钱了,就可以增加公共项目投资,拉动经济。
二来,通过低息消费贷帮老百姓置换高息贷款。
众所周知,提高居民收入也是提高大家消费能力的有效办法,但是眼下,要想让企业提高工资,也不那么容易,再加上居民负债率也高,所以,就想办法给居民降负债。
用低利率的借款替换高利率的借款,避免部分群体跨在黎明前。居民负债成本降低了,消费能力也会提升一些,尤其是对于有能力的群体来说,用钱成本低了,他们就更愿意投资和改善生活品质了。
过去M2飙升,但是资金都在银行里空转,并没有多少落到市场,这次开一个口子(消费贷),目的就是让水流出来,真正为经济助力。
而且,最近金融监管局印发通知,里面有一句特别值得大家关注——“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要求。”
啥意思?
说白了,就相当于"放宽消费贷审批",以后估计会:
①更容易申请
②贷款期限更长
③额度更高
④利率更低
不过,我在这要提醒大家:现在经济形势也不是很理想,如果你已经背了不少贷款,可以想办法用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来减轻压力,但千万别乱加杠杆,否则可能会越陷越深!
总结一句话:用低息消费贷置换高息房贷确实能省钱,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别贪心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