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贷压垮一个家庭:一位墨尔本年轻母亲的倾诉

“我从没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离开我们。”

对33岁的Rachel Keily来说,复活节原本应该是与家人共度假期的轻松时光。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她和15个月大的儿子Henry推入了前所未有的深渊——她深爱的未婚夫、相伴七年的Matt,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开人世。


她说:“我们还在讨论假期露营的事,那天早上他和往常一样去上班、健身,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

但就是这样一个“正常的日子”,永远地改变了她的人生。

房贷重压下,一个家庭的破碎

Rachel与Matt三年前贷款买下这套房子,当时月供是2500澳元,两人合力尚可勉强承担。但随着利率连续攀升,如今每月的还款额已接近4300澳元。


“我们本来就捉襟见肘,如今只剩我一个人,我真的负担不起。”她的语气充满无力感。

Matt的离世,打碎的不只是这个家,还有Rachel对未来所有的期待。她必须独自面对接下来的抚养压力和巨额债务,还要带着年幼的孩子一起,走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根据澳洲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自住房贷款的全国平均贷款额已达到64.2万澳元,比去年上涨7.2%。而每月还贷金额也随之升高,月供接近3900澳元

这还只是平均数。像Rachel和Matt这样的年轻家庭,首付多是勉强攒来的,面对利率上升往往更容易成为“房贷压力”下的受害者。

财务焦虑背后的沉默信号

Rachel坦言,Matt在最后几个月确实有过对财务的抱怨,但他总是说“没事”,甚至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孩子,“从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任何异样”。


“他是那种做饭、换尿布样样上手的爸爸,从来不是‘站在一边’的那种人。他非常爱这个家。”

然而,这份责任感,也可能成为压垮一个人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澳洲国家自杀预防研究所(Black Dog Institute)报告,在男性自杀者中,有相当比例在事发前没有寻求专业帮助。他们往往会用“我没事”、“还能撑”来掩盖内心的焦虑与崩溃。

“我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确认自己还没做梦。但这不是梦。”Rachel说,“我必须继续生活,因为我还有儿子。”

善意接力:社区的温暖回应

Matt离开后,Rachel陷入崩溃,也面临现实难题:她的工资远不足以支付房贷和生活开销。她尝试在社区社群中求助,希望找到更便宜的房子。

但她没想到的是——大家不仅留言安慰,更自发为她发起了GoFundMe众筹,仅几天时间就筹得超过4万澳元,帮她度过燃眉之急。

“我从未想过要募捐,但人们的善意让我感受到一点光。至少,我可以暂时不用搬家,有一点时间来哀悼、来面对。”她哽咽地说。


一份沉重的提醒:房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心理问题

Matt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澳洲,房贷压力已经成为年轻家庭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

  • Finder网站调查显示,超过42%的澳洲人表示入不敷出

  • 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因住房成本感到“高度焦虑”;

  • 而在30-40岁这个育儿和购房重叠的阶段,心理压力尤其突出。

Rachel呼吁更多人正视自杀与心理健康问题:“Matt永远不会知道,他的离去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痛。他本来可以活得很好,我们也本来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她也希望社会能更加包容和理解那些正经历生活重压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表达痛苦,有些人习惯了沉默。我们需要更主动地去倾听。”

Matt的离去,是一个家庭的巨痛,也是一段故事的终点。但对Rachel和Henry而言,他们还要在余下的人生中,带着这份缺失继续生活下去。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所有的悲剧,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关心,也许就能拉住一个人的手。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情绪困扰,请务必寻求专业帮助:

  • Lifeline Australia:13 11 14(24小时心理支持)

  • Beyond Blue:1300 22 4636

  • Suicide Callback Service:1300 659 467

  • 中国驻澳使馆领保热线:+61 2 6228 3948

生活很难,但请记得你并不孤单。你值得被听见,也值得被爱。

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

更多新闻热点追踪

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