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从最初的500平方米孵化空间,到1000平方米文化街区,再到现在的1500平方米服务综合体,经过3次升级改造的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下称“凯益荟”),早已成为城区里的一道风景线,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成为深化联系引导社会组织的一张“金名片”。
凯益荟工会联合会联动专业社会组织民商事调解法律中心为职工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服务。
循着凯益荟的成长轨迹,有一个身影一直如影随形,那就是咱们职工的“娘家人”。在凯旋街道总工会的支持指导下,凯益荟工会联合会通过聚焦组织建设、资源整合、需求导向,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提升企业效能、增强员工凝聚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策略,把“朋友圈”变成“一家亲”。
先来看一组数据:近年来,凯益荟累计引进创业就业、法律救助、心理疏导等领域专业机构40余家,孵化培育社会组织429家。
在擅长“建家”的“娘家人”眼里,变“散”为“整”的第一要务是打好地基。于是,凯益荟成为了主轴,一个“内外联动、全面覆盖、区域融合”的社会组织工会组织体系逐步完善起来:先后成立“成熟组织单独建”的工会12家、“零星组织联合建”的联合工会15家,并对一些有工作单位或已加入工会的人群实施二次覆盖。“做到工会组织的‘应覆盖、尽覆盖’。”凯益荟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我们成功参与调解了一起因企业经营困难而导致的欠薪事件。”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伟说。而这,正是凯益荟工会联合会建立劳动争议快速响应机制,为职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服务的一个缩影。
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心理咨询……在凯益荟,聚焦“需求”引导相应社会组织承接工会项目,推进市场化运作,围绕职工应运而生了各类专业服务。比如通过组织共建、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和扶持民商事调解法律中心、博雅心理咨询工作室等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工会服务,并着眼“工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组建工会律师志愿者队伍,通过设置普法角、志愿律师和工会干部定期值班等方式,为职工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不仅如此,依托凯旋街道总工会,凯益荟将所有社会组织资源向各基层工会全面公布,各工会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自主与社会组织进行服务对接以“自主点单”的形式,每年通过凯益荟社会组织开展培训、讲座、文体活动等共计100余场,受益职工群众达3000余人次,充分激发各工会开展职工服务的主观能动性。
“不管多忙,记得好好吃饭哦!”在凯益荟的一楼户外,一块硕大的招牌上画着外卖骑手的卡通形象。在这个骑手友好就餐点,外卖骑手进店不仅能享受全场8折优惠,还可以优先点餐并领取免费茶水。细致入微的服务让凯益荟上上下下弥漫着人情味。春风化雨润人心,凯益荟还在继续成长,“娘家人”也将继续点亮一盏又一盏温暖的灯火。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吴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