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鸽子树”吗?
这几天,临安天目山上的3株“鸽子树”花开正盛,朵朵白花在枝头绽放,形似一只只展翅飞翔的白鸽,整棵树宛若“群鸽栖息”,不负“鸽子树”之名。
△珙桐之花
“鸽子树”的学名叫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是蓝果树科珙桐属落叶乔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因其稀有性和中国独有性,而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花开时树上形似蹲满鸽子,又得名“鸽子树”。
珙桐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
早在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全球温度急剧下降,地球上很多地方被大陆冰川覆盖,珙桐受其影响也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灭绝,而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因地形复杂,在局部地方保留下一些古老的植物,珙桐就是“幸存者”之一。
珙桐多生长于海拔600米——2200米的湿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它无法在38℃以上高温地区生存,适宜生长在夏季气候凉爽、冬季气候温和的区域。
1869年,珙桐由法国传教士和博物学家阿尔芒·大卫(Armand David)在四川省西部首次采集。
1871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欧内斯特·拜隆(Henri Ernest Baillon)依据上述标本,将其命名为Davidia involucrata并正式发表。其中Davidia源于大卫的姓氏,种加词involucrata意为“花外围具有大苞片”,代表了珙桐花最突出的形态特征。
在中国古代,“珙”指一种玉,相传古人认为珙桐花洁白如玉,因此用“珙”为其命名。
天目山被誉为“大树王国”“生物基因库”,是许多古树名木生长的天然土壤,珙桐同样和天目山高度适配。
△天目山上的珙桐
目前,天目山共有3株珙桐,都生长在海拔400余米的太子庵附近, 这里小生境优良,更适合珙桐生长,花开状态更佳。
每年4月,是珙桐的花期,高大挺拔的身姿,翠绿欲滴的叶色,搭配硕大洁白的“花瓣”(实际上是叫作“总苞”的叶状结构),中间是一团紫色的“花心”(这才是真正的花),构成了栩栩如生的白鸽造型,仿佛植物界的“和平使者”。
每年10月是珙桐的果期,其果实核大且硬,薄有果肉,酸涩而不堪食。珙桐的俗名“木梨子”和“水梨子”就是由此而来,据说,旧时旅人会拿它聊解饥渴。
△天目山上的珙桐花开正盛
如今,天目山的珙桐花开正盛,想要一探“千鸽万鸽一树开”的“鸽子树”真容,可以去西天目山中的“大树王国”寻觅哦!
记者 王斐帆 通讯员 童雪丽
我们大杭州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