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六):周孝闵帝宇文觉
8.周孝闵帝宇文觉

周孝闵帝宇文觉(542年-557年),字陀罗尼,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追尊周文帝宇文泰嫡长子,南北朝时代北周的开国君主,号称天王,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的傀儡。


(1)早年经历

大统八年(542年),宇文觉出生于同州。其父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大统三年(537年)由西魏文帝元宝炬任命为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西魏军队的实际统帅;其母为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元皇后)。

宇文觉七岁(《周书》记为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当时有善面相者史元华为其相面,私下告诉他的父母:“这位公子有至贵之相,但可悲的是他不长命。”宇文觉不到十五岁时,便娶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第五女晋安公主元胡摩为妻。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三月,宇文觉以嫡子被宇文泰立为世子;四月,拜为大将军。宇文泰原想取代元氏政权自立为帝,不料十一月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侄子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因从小追随宇文泰,既为之管理家族,又随军转战,东征西讨,功绩不小,得到宇文泰的信任和器重。宇文泰临死前,因为宇文觉还小,于是他委托宇文护辅政宇文觉执掌政权。宇文泰死后,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不久,又封宇文觉为周公。

(2)受禅登基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阴谋进行禅代,逼西魏恭帝拓跋廓把皇位禅让给宇文觉。西魏恭帝亲自临朝,派遣民部中大夫、济北公元迪将皇帝的印玺奉上。宇文觉力辞不受。公卿百官前去进行劝进,于是宇文觉同意即位。当日,西魏恭帝于大司马府逊位。

北周孝闵帝元年正月初一日(557年2月15日),在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觉受禅即位,自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是为北周的开始。追尊宇文泰为文王,母元氏为王后。立妃元胡摩为王后。

宇文觉登基后,以大司徒、赵郡公李弼为太师,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柱国、中山公护为大司马。不久,进封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莫陈崇为梁国公,大司马、中山公宇文护为晋国公。

(3)权臣秉政

宇文觉称天王后,宇文护就任大冢宰(大丞相),军政大权实际上全部掌握在他手中。宇文护专横跋扈,一部份元老大臣对他心生不服。太傅赵贵密谋刺杀宇文护,找太保独孤信商议,独孤信阻止了他,但也没有告发他。后来有人告发了这件事,宇文护以谋反罪名杀了赵贵,独孤信也被罢官,不久又被赐死。

宇文觉虽然尚未成年,却也想亲自执政。对宇文护不满的大臣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和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看出了宇文觉的心事,便密谋策划,请求宇文觉除掉宇文护。宇文觉心中赞成,但不敢贸然行动。于是,招集了一批武士在皇家花园讲习武艺,演练擒拿捆缚之术。当年八月,这一伙人怕势单力薄,又由李植去拉宫伯张光洛入伙。张光洛偷偷向宇文护告了密,宇文护料知这些人成不了气候,没有杀他们,只把为主的李植贬为梁州刺史,孙恒贬为潼州刺史。

宇文觉并不肯罢休,总想召回李植、孙恒二人。宇文护耐着性子向宇文觉“哭谏”,他说:“天下至亲莫如兄弟,若是兄弟互相猜疑,那世间还有可信之人吗?叔父嘱托我帮陛下治理国家,如果陛下能独立料理朝政,名扬天下,为兄也就死而无憾了。可是陛下现在年纪尚小,我担心我被害后大权落到奸臣手中,那时候非旦对陛下不利,连国家也将灭亡,叫我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叔父!我既是陛下的长兄,又是朝中宰相,还能有什么想法!望陛下三思,切勿听信谗言,疏远骨肉。”这一席话说得恳切感人,宇文觉便停止召回李、孙二人。

(4)惨遭毒杀

宇文觉身边的乙弗凤害怕时日久了,除掉宇文护的主张成为泡影,便加紧谋划,准备由宇文觉设御宴招待群臣,乘机除掉宇文护。此事又被张光洛告密。宇文护便立刻召集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商讨对策。贺兰祥等劝宇文护废掉宇文觉,杀其同党。当时尉迟纲掌管禁军,很容易办到。宇文护便派尉迟纲进宫,通知乙弗凤等去商议国事,等他们一到,便一个个被活捉生擒。接着下令撤销了宫廷宿卫,宇文觉发现形势不妙,忙命宫女太监操起兵器自卫,宇文护派贺兰祥逼宇文觉退位,废为略阳公。先杀了乙弗凤、孙恒等,一个月后宇文觉也被杀害,年仅十六岁。

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谥号。于是派遣蜀国公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5)为政举措

宇文觉即位后,多次减赋减刑。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三月十四日,下诏说:“淅州去年歉收,百姓饥饿,我心中悲悯。该州赋税未完成的,应当全部免除。另派使者巡视,对穷饿者予以赈济。”三月二十五日,裁减六府官员,三分裁减一分。四月四日,诏命死罪以下的囚犯,各减刑一等。八月五日,下诏道:“我才登皇位,教化未至,使我百姓,多陷刑网。如今秋天已到,将要执行死刑,念及群生,责任在我。应当宽恕有罪之人,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凡犯死罪者,应当降为流放;流放罪以下的,各减一等。不在赦免范围以内者,不得依此减罪。”八月二十八日,又下诏说:“帝王治理天下,无不广泛访求人才,以治理百姓。如今二十四军应当推荐贤良而有治理才能的人,每军举荐九人。被举荐的人,以后如有不称职者,凡举荐的官府,都要治罪。”九月二十四日,下诏道:“我听说治理天下的,并不是只靠帝王一人,而是上下同心才能做到。如今文武官员及军人未得封爵者,应当各升两大级。”

宇文觉生性刚毅果敢,对于其堂兄宇文护专政感到相当不满。而司会李植与军司马孙恒也对宇文护权高位重颇有微词,便与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同私下向宇文觉请求诛杀宇文护,取得了宇文觉的同意。他们又找了张光洛一同行事,不料张光洛却将此事告诉宇文护。于是宇文护改封李植为梁州刺史,孙恒为潼州刺史,将他们外放。乙弗凤因此表示他将把宇文护引进宫后诛杀,但张光洛又将此事告诉宇文护,宇文护反而与尉迟纲合谋废立之事,先设计诛杀乙弗凤,并使宇文觉身边没有侍卫;接着派贺兰祥逼迫宇文觉逊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

9.周明帝宇文毓

周明帝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小字统万突,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天王及皇帝,557年-560年在位。宇文泰庶长子。母亲是夫人姚氏。

(1)早年经历

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泰到夏州,在统万城生下宇文毓,因此取小名为统万突。

大统十四年(549年),宇文毓被封为宁都郡公,食邑三千户。

大统十六年(551年),代行华州政事。随即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宜州诸军事、宜州刺史。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授任大将军,镇守陇山以西地区。孝闵帝元年(557年)正月,宇文毓的弟弟孝闵帝宇文觉受禅继位,升任宇文毓为柱国,转任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宇文毓在岐州任职时,很有政绩,深得百姓感激。

(2)登基为帝

孝闵帝元年(557年)九月,晋公宇文护废黜孝闵帝,宇文护因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不敢自立。乃遣使到岐州迎宇文毓继位。九月二十七日,宇文毓抵达京城。九月二十八日,即天王位,赦免天下囚犯。

武成元年(559年)八月十四日,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称皇帝,追尊父亲宇文泰为文皇帝,大赦天下,年号武成。


(3)中毒去世

宇文毓表面看来温弱,其实内里极是明敏有主见。他不肯处处听命宇文护, 宇文护假意归政后,宇文毓开始行使一部分的权力处理国事、进行改革,但是兵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宇文护的手里,宇文护见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设法暗害宇文毓。

当时,有一个叫李安的人,以厨艺得宠于宇文护,被提升为膳部下大夫。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悄悄命令李安,乘宇文毓进食之机在食物中下毒。四月十九日,宇文毓病危,口授遗诏传位于四弟鲁国公宇文邕。四月二十日(5月30日),宇文毓在延寿殿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宇文毓死后,因先帝口传遗诏,宇文护没办法改变,于是,只得遵命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后,谥宇文毓为明皇帝,庙号世宗。五月二十一日,葬于昭陵。

(4)为政举措 ①政治

宇文毓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他为人宽容,君臣关系相对融洽,因而威望与日俱增。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见,虽是由宇文护扶持上台的,却并不愿意当傀儡,急于亲自理政。宇文护见他聪明能干,便于武成元年(559年)正月二十一日上表归政,宇文毓开始亲自处理政事。

宇文毓为政时期注意节俭,不用丝绸锦绣雕刻之物,严禁官吏贪污,努力清明吏治。

②军事

武成元年(559年)三月,吐谷浑侵犯北周边境。三月二十三日,宇文毓派大司马、博陵公贺兰祥率军讨伐吐谷浑。五月,贺兰祥攻克洮阳、洪和二郡,迫使吐谷浑逃走。

③文化

宇文毓即位后,召集公卿以下有文学修养者八十余人,在麟趾殿校刊经史。又采辑众书,从伏羲、神农以来,直到魏末,编成《世谱》,共五百卷。他本人博览群书,善写文章,又著有文章十卷,流传于世。这些典籍的出版,对当时的学术文化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此外,他在位期间使汉族文化逐渐深入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加快了中华文化的大融合,为北周武帝学习汉文化奠定了基础。

④行政

明帝二年(558年)正月二十三日,宇文毓下令在雍州设置十二个郡,又在河东设置蒲州,在河北设置虞州,在弘农设置陕州,在正平设置绛州,在宜阳设置熊州,在邵郡设置邵州。三月,改雍州刺史为雍州牧,京兆郡守为京兆尹。以广业、修城二郡设置康州,在葭芦郡设置文州。四月,从长安分出万年县,治所设在京城。

(5)轶事典故

宇文毓即位后,非常礼遇尊敬当时的名士韦敻,写诗赠给他说:“六爻占卜避世,日月星少光明。颖阳推让超越远古,沧州一去不再回来。清香由摇动的秋兰佩饰传来,清风飘起了莲叶做成的衣服。坐在石上窥探仙洞,乘坐小筏在水边岩石上下钓。

岭上的青松直立干尺,岩上的清泉百丈高飞。姑且登上平乐观,远望首阳山上的薇菜。怎么能够等同四位隐士,请来参与我日理万机。”韦敻写诗回复宇文毓,愿意按时入朝拜见。宇文毓非常高兴,下令官府每日供应河东酒一斗给他,称他为“逍遥公”。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