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议话题:没有泡面的七八十年代,火车上吃啥?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原来的绿皮火车每到一个站,站台上都能买到当地的土特产和特色食品,停的时间又长,下车买了到车上慢慢享用好不惬意! 现在的站台上什么也没有了!
那个年代多次和同事一起往上海、深圳出差,为了省钱,都商量好了自己带食物:茶鸡蛋、馒头、包子、咸菜、五香花生米、白开水。
我84年外出,火车上吃饭是最便宜的,饭菜很好吃,吃完后饭盒放上面列车员来收,现在最贵的就是火车上的饭,又不好吃,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八七年我在火车上卖过烧鸡,2块5一只
我1978年5月开始,从事列车餐车工作,在厨房干炊事员、厨师工作。1982年3月开始任餐车主任(餐车主任后也改名为餐车长),列车上的用餐餐券就是餐车主任在客运段领上来的,因此,对餐车上的用餐费用,我还是记忆犹新的。那个时,餐券最贵的就是0.70元(时菜瘦肉片和4两米饭),依次为0.50元(红烧肉、五花肉片和4两米饭),0.35元的盖浇饭(肥肉片加素菜和4两米饭),加4两米饭为0.05元。早餐面条(内有肉末或者肥肉片)为0.35元,面包加一杯牛奶(炼奶冲的)为0.50元。后来,由于旅客需求,我又领上来1.00元、1.50元餐券,这两个价格的菜均为单炒菜,在当时属于比较高档的菜了!
五十年代的火车,大概是最规范的。小茶几上有那种很厚的铁路专用茶杯,里面还有一小袋茶叶。那时就有泡面,但不叫方便面,叫“旅行面条” :一小团油炸的面条,配有一小包调味品。 后来慢慢都没了~ 有人记得吗 ?
记得88年春回老家探亲,乘5次特快一天两夜,我带了4包方便面,一包切片面包,4个茶叶蛋,一袋广东香肠,和几个苹果。每顿饭我都是,泡一杯方便面和一个茶叶鸡,然后两片面包夹一根香肠,饭后吃一个苹果。美美的。
我第一次吃方便面,是1984年8月的一天,从广州到南昌的火车上。姨妈为我准备了一块方便面饼,我用搪瓷大茶缸在车厢顶端开水炉取开水泡的,整个车厢的人好奇羡慕地盯着我看,我又骄傲又害羞。那年我高中毕业。
八十年代回老家,我妈带的是烤馕煮鸡蛋和酸菜丁,另外带了一截熏马肠,我和我姐(10岁的我和12岁的我姐)在一个星期里是火车上最靓的仔(新疆至四川的绿皮车),一杯白开水配上一片熏马肠一块馕再夹上点酸白菜黄瓜胡萝卜,愣是吃出来满汉全席的享受
那时火车上有餐车,到那节车厢像下馆子一样可以点菜喝酒,不过那时出差都节省,也可以自带一只扒鸡,花生米,猪头肉及一瓶葡萄酒,这一路喝完吃好也就到了目的地,哪有吃泡面的。
83年坐火车,当时小妈妈也舍不得在火车上吃,看见对面叔叔吃包子馋坏了。停车的时候有卖烧鸡的,我说想吃,妈妈说不能买,都是乌鸦不是鸡
看完网友的这些精彩分享,手机屏幕前的你们是不是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友好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