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上珍村内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洋楼。王祥丽摄
在广西北流市天堂山腹地,一条清澈的山涧穿村而过,两岸灯火勾勒出古色古香的建筑轮廓,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这个曾因交通闭塞而 “藏在深山人未识” 的上珍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 “网红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4年的6.8万元,2800多户村民住进了别墅洋房,300多家炉渣企业遍布全国,村集体资产突破2.3亿元。
上珍村地处北流市石窝镇,村镇之间相距15公里。是什么让这个偏远山村实现了从 “穷山沟” 到 “富裕村” 的华丽转身?笔者前往探访这藏于偏远山村的 “共富密码”。
设施提升:路畅水甜日子美
“以前,一说到上珍村,人们第一想到的便是‘路难走’,小车根本进不来。”村支书李锋说,从他2011年担任村支书的第一天起,村民反映最多的,便是道路难走的问题。
想致富,先修路。2012年10月,上珍村至大鹏村的四级公路动工硬化,并于同年12月28日顺利通车。这条公路的建成意义非凡,不仅结束了上珍村没有水泥出村公路的历史,极大提升了乡村风貌,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铺就了 “康庄大道”。
解决村道问题后,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以及通过本村自筹方式,上珍村又马不停蹄地开展了组组通工程。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仅用了3年时间,上珍村20个生产小组到村委的主干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2020年,为加强与周边各村联系,村委又带领村民从村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打通与邻村的村级公路。上珍村从原来仅有一条机耕路出村,发展到如今有5条大道出村入村,有力促进了村与村之间在经济、文化、联姻等方面的交流。
路通了,村委又将目光投向村民的饮水难题。2013—2018年,上珍村积极争取国家拨款300万元,组织村民自筹 600万元,引导大家投工投劳。2018年7月,上珍村终于建成干净免费的取自山泉水的自来水供水工程,解决了2800户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今年,上珍村还计划将山泉水开发成集中供水,建设矿泉水厂,打造上珍村的矿泉水品牌,为村里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
乡村发展:脱贫奔富路子宽
曾经,上珍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村里年轻人出去后就不愿回来。了解到村里已有村民在全国各地开设炉渣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村委便将困难户家中年轻劳力推荐到这些企业工作,他们每月工资可达5000元至 2万元不等。
对于老弱病残的困难户,村委积极发动爱心企业和老板捐资帮扶,同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在村委的努力下,大家都有了脱贫致富门路,增收有了项目。
随着越来越多上珍村民外出从事炉渣综合利用,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0多家炉渣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企业家。近年来,借着玉商回归的东风,村干部利用村里企业家返乡过年过节的机会,积极发动他们回乡创业。目前,已有10多名企业家陆续回乡投资,带动了家乡经济发展,上珍村也摇身一变,成了北流富豪村。
村里企业家多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村支书李锋利用新春座谈会,向企业家宣传家乡变化,用 “乡愁” 激发他们回乡热情,为乡村建设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在众企业家大力支持下,全村齐心协力投入乡村建设。
2019年1月,在礼堂原址上建成新的村委大楼,改善了办公条件,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好的活动场所。同年8月,在村入口处建起高大气派的牌楼村门,成为上珍村形象展示窗口,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与责任感,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上珍村组织成立上珍村乡村振兴促进会,并在当年新春座谈会上带头捐款。短短20分钟,全村企业家就捐出270多万元。此后,上珍村吹响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号角,企业家们持续助力,建设资金源源不断。2021年开始推进的一河两岸美化亮化工程,经过3年建设已基本竣工。
乡村新风:移风易俗展新貌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支撑。2021年,上珍村成立教育促进会,筹集到首笔146万元建立奖教奖学基金。此后,每年暑、寒假期,上珍村都要组织一场特别的奖学奖教活动,对上珍村籍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学,资助家庭困难学子,对在上珍小学就读的优秀学生和任教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四年来,全村累计奖励优秀小学生、教师及中高考、考研成绩优异学子465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55人,发放奖学助学金达150多万元。
从2024年开始,村委将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行动融入表彰奖励活动。村里大学生升学宴,组织村民聚在一起庆祝,统一安排自助餐,省钱又省力。同时,在新学年奖学助学仪式上,村集体以送鲜花、种植 “成长纪念林”, 取代向大学新生送贺礼。
乡村秀美,产业兴旺,群众的日子红红火火……如今的上珍村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富裕村和广西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据统计,上珍村95%的家庭都从事炉渣回收综合利用。而该村老板在全国各地开设炉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近300家,且每年以新增30家的速度在递增。在上珍村的带动下,北流全市的炉渣行业在全国各地创办的企业数量高达800多家,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广西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样板。( 王祥丽 谢南珊)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