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广西的东大门,紧挨着广东,不仅是粤语的发源地,也是岭南文化、西江文化、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岭南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气候,孕育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美食。梧州的美食,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层次和深度,将传统与创新完美结合。
梧州纸包鸡
纸包鸡它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最初是梧州府府台宴请宾客的主菜。精选本地优质三黄鸡,以十二种调料精心腌制,再用经油镬处理的山竹笋玉扣纸包裹。独特的隔纸浸炸烹饪法是关键,能让滚油不入内,味汁不外泄,使纸香与肉香完美交融。出锅后的纸包鸡,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鸡肉鲜嫩甘滑、醇厚不腻。1983年,它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烹饪美食大赛中赢得“中国一绝”的美誉。
梧州葱油鱼
在梧州美食的江湖里,葱油鱼堪称一绝!它诞生于清末民初,历经岁月打磨,成为梧州响当当的名菜。这道菜只选鲜活草鱼,经腌制、油炸、调味、浇汁多道工序制成。制作时,厨师对火候、油温、时间的把控精准入微。出锅的葱油鱼,模样讨喜,皮脆得能在齿间“歌唱”,鲜嫩的鱼肉滑溜溜。味道更是一绝,大甜大咸在舌尖交织,浓郁葱香直钻鼻腔。这一口的鲜嫩脆滑,拿捏了每一位食客,对其大赞。
上汤河粉
梧州的粉似乎都叫“河粉”,上汤河粉不难看出“汤”为灵魂,猪骨、牛骨、鸡骨等,搭配生姜、草果、甘草、八角等辅料,经长时间熬煮,化为一锅浓郁鲜香、层次丰富的清汤。河粉以本地鲜湿河粉为原料,薄透爽滑。一碗纯上汤河粉,根据自己的口味再配上牛腩、扣肉、叉烧等特色配菜。一口粉,一口汤,河粉吸饱汤汁,软滑中带着醇厚,每一口都是对梧州饮食文化的深度品味,怪不得大家都说梧州的“河粉”可以永远相信!
冰泉豆浆
每天清晨,梧州冰泉豆浆馆门前排起长龙,食客们只为一碗 “滴珠豆浆”。这道传承 600 年的非遗技艺,以冰井泉水浸泡黄豆,经石磨研磨、柴火慢炖而成,豆浆冷却后表面凝结薄皮,滴下时如断线珍珠。秦牧曾在《赞梧州豆浆》中写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足见其魅力。老梧州人习惯将油条撕成小块蘸豆浆,酥脆与柔滑的碰撞,是市井生活的诗意表达。
六堡茶
“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这是清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记载,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六堡茶有散茶和篓茶两种,属黑茶类。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已有200多年历史。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素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醇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龟苓膏
据了解,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做成膏状的黑色龟苓,分别配以乳、蜜糖、牛奶,就成了一碗碗冰凉可口的即食美味,清甜中带着苦味,口感非常特别。其性温和,具有清热去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因而备受两广一带以及东南亚人的喜爱,并畅销中外。
梧州腊肠
梧州腊肠,享誉百年的优质腊味。如今的梧州腊肠在继承百年老字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坚持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先进的科学管理,其质量不断提高。它色泽鲜明,包装美观,烹饪简捷,蒸炒煎炸,味道鲜美,入口衣脆肉爽,甘香不腻,既可登酒店餐馆大雅之堂,又是家庭宴客佐膳佳品。
岑溪豆腐酿
岑溪有一道鲜美可口的特色菜煎豆腐,本地又称“豆腐酿”。这特色菜从何时开始,已无从可考,起码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地流传一句话:岑溪“三宝”可以撑起一桌酒席,说的就是以当地豆腐酿、三黄鸡和苦麦菜为代表的岑溪“真味”。通过传统手艺制作的岑溪豆腐酿,更是地方最具特色的饮食符号,牵动着游子无尽的乡愁。
龙虎凤烩
龙虎凤烩是一种利用蛇肉味主要佐料,猫肉、鸡肉、鱼肚及冬菇、木耳等为辅料的杂烩菜肴,其中龙虎斗的配料多种多样,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是一道梧州的传统特色美食。龙虎凤烩的口味独特,具有清香味鲜、肉嫩丰盈、齿颊留香的特点。
梧州的美食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这座城市文化宝库的大门。每一道菜背后,是梧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这些特色美食,早已深深融入梧州人的血脉,成为他们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慰藉。当我们品尝完这些美味,不仅记住了梧州的味道,更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温情。你还知道梧州的哪些美食,欢迎评论区分享哦!
你可能还喜欢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只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违者定将追究,感谢理解!
点击名片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