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4月15日讯 在成都蒲江甘溪镇的青山竹海间,藏着一个被艺术浸润的村落——甘溪镇明月村。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却有陶艺工坊的泥土芬芳、茶山竹海的绿意绵延,以及新老村民共创的烟火诗意。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地处蒲江、邛崃、雅安名山三(市)县交汇处,辖15个村民小组,共有4086人。获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和“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传统村落活化最佳案例、四川省首批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成都市文创示范园区等90余项殊荣,并入选联合国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2009年,明月村还属于市级贫困村,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再到如今跻身“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候选名单,明月村用一场“农商文旅融合”的实践,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村子要开发文化资源,解决道路交通、水电气、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限制区域发展的基础问题势在必行。明月村在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配套,给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在村民们的一致决定下,一场改变在明月村悄然发生。
空间规划。基于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结合土地的综合利用规划,构建“一核四区一中心一环线”的空间布局,对全村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景观风貌等进行统一规划、系统设计。
文化基建。在明月村村口,建设具有综合服务能力和展示作用的文化艺术中心,设置“明月书馆”“明月画室”“诗歌展览”等全民共享的文化配套场所,并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惠及广大群众。
景观提升。完成23.2公里旅游路网建设,建成体育场馆群(含羽毛球场、网球场等)、2个接待中心、8个生态停车场及6座旅游厕所。实施植物景观工程,完善导视系统与基础设施管网。
环境治理。建立"三大机制"推进"三大革命":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运处理(无害化率99.3%),污水达标排放率90%,完成"七改七化"(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工程,全村自来水覆盖率、天然气入户率均达95%以上,引入专业环保机构实施市场化运维。
生态保育。采取"可进入式景观"理念,保护300亩茶竹松林及水系,建成3个新型社区,完成30处林盘院落改造,形成生态价值与人文风尚融合的乡村新貌。基础设施升级显著提升文旅吸引力,为文化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环境。
在村两委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明月村开始变得越来越好,村里推行“两个替代”工程,让雷竹、茶叶、柑橘、猕猴桃等产业告别农药化肥,衍生出田园采摘、竹林挖笋等体验项目。游客不仅能带走一罐手工茶、一包雷笋干,还能在明月艺术公园的绿道上骑行,感受“竹林七贤”般的惬意。
据悉,甘溪镇明月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人才、文化”振兴,依托邛窑文化资源和茶、竹产业基础,坚持“外引”“内培”并举,以文创带动乡村旅游,成为全国知名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2023年到明月村体验文化创意的游客超过30万人,文旅收入合计超过1亿元,带动当地增收3600万元。
明月村还被人称为“艺术家第二故乡”。100多位新村民中,有设计水立方的建筑大师,也有辞职来开民宿的都市白领。新村民带来的不仅是创意,更有“共享课堂”。李清、宁远、李南书为代表的新村民依托“明月讲堂”“明月夜校”和工作室为载体,免费为原住民开展陶艺、书法、绘画、篆刻、草木染等培训400余期、年培训约2万余人次,提高了原住民的创业技能,成功孵化培育了岚染工坊、刘氏陶坊、明月天成果园、青黛、门前椿宿等返乡创业项目,培育明月之花歌舞队、明月古琴社、明月诗社、民谣乐队等特色队伍6支200余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文化不止于传承,更在于共创。村里连续举办13届春笋艺术节、9届中秋诗歌音乐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玩;中韩陶艺文化交流会上,两国艺术家共同交流,促进文化碰撞、融合与传承。村里还藏着许多“文艺彩蛋”——明月书馆的窗边总有人静静读书,草木染工坊的蓝印花布随风轻扬,就连咖啡馆的名字都叫“有朵云”,仿佛在邀请游人慢下来,做一场田园梦。
明月村的农商文旅融合,像一场精心编排的田园交响乐。游客可以清晨采茶、午后制陶、傍晚逛市集、深夜听民谣。村里每年举办30余场活动:中韩陶艺家比拼拉坯速度,端午诗会上孩童吟诵《离骚》,就连挖笋大赛都能变成亲子嘉年华。
这里的民宿也充满故事:“晓得”酒店由猪圈改造,却入围了设计大奖;“明月远家”的每间房都以陶器命名,推开窗就是一幅“竹海日出图”。村民开的“谌塝塝”微村落里,雷竹笋炖土鸡的香气勾人驻足,吃完饭还能顺手买走一罐村民自酿的“明月酒”。
2024年,明月村人均收入突破3.4万元,但村民们更骄傲的是另一种收获——村子活了,人心暖了,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温柔碰撞。正如村口石碑上刻的那句:“月是故乡明,客从远方来。”
明月村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土地生长希望,让文化点亮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在田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或许,这就是农商文旅融合最美的模样——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歌。
(来源:绿色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