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税孤贫

曹山和尚,因僧问:“清税孤贫,乞师赈济!”

山云:“税阇梨!”

税应:“诺!”

山曰:“青原白家酒,三盏吃了,犹道未沾唇。”

无门曰:清税输机,是何心行?曹山具眼,深辨来机。然虽如是,且道:“那里是税阇梨吃酒处?”

颂曰:贫似范丹,气如项羽。活计虽无,敢与斗富。

清税和尚问曹山本寂禅师:"我既孤独又贫穷,请师父救济我!"

曹山立即呼唤:"清税大师!"

清税脱口应答:"在。"

曹山说:"青原山白家的好酒,你已痛饮三杯,却还说滴酒未沾唇!"

无门慧开评道:清税为何在禅机交锋中落败?曹山以慧眼洞察了他的来意。但即便道理如此,试问:清税究竟是在何处饮下这三杯酒的?

清税表面贫穷如东汉清官范丹,气势却胜过西楚霸王项羽;看似身无长物,却敢与富贵者一较高下!

曹山本寂禅师

曹山本寂禅师(840-901)作为曹洞宗实际创立者之一,其禅法体系以“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为核心,融合了青原系禅法与南岳系思想,形成了“家风细密、言行相应”的独特宗风。

主张“心佛不二”,反对迷信神通,如“即汝便是”直指人心 ;提倡“异类中行”,如“一剑挥尽六贼,始得和同” ,破除一切知见束缚;强调“无身有事”,即体性空寂而弘法利生,避免沉溺虚无 。

善用矛盾语言(如“青原白家酒三盏”)打破学人逻辑 ;提倡“千日禅修”的苦行传统,主张“深深海底行”的潜修精神 ;融合青原系“即事而真”与南岳系“自性涅槃”,成为后世东亚禅宗主流 。

转身处见道

清税自称"孤贫"并非指物质匮乏,而是暗示求法心切,自认尚未悟道(法贫)。此语暗藏机锋:既自诩空无一物,却又向禅师求法,本质是未达"空有不二"之境 。

曹山直呼其名,清税本能应答的瞬间,已显露人人本具的佛性(即应答的觉性)。此即《六祖坛经》所言"本自具足"的禅宗核心思想 。这一诺声,已将最大的宝藏展露无遗。

青原白家酒,青原象征曹洞宗法脉源流(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三盏酒暗指清税已多次接触禅法(如参学、读经等),却未真正体悟。曹山此语如同棒喝:你早该觉悟,为何仍向外求?

所谓"吃酒处",实指清税应答的当下——佛性本自现成,无需外求。正如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佛性时刻不离身,清税却在"应答后仍起分别心" 。

此公案体现曹洞宗“于转身处见道”的家风:从日常问答截断妄念,令学人于当下顿悟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