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的咖啡园迎来盛花期。天源咖啡厂种植园内,成串白花缀满枝头,清风拂过,空气里浮动着沁人甜香。
“今年已收购鲜果360余吨,加工成品70多吨。”天源咖啡厂负责人张四妹穿梭在咖啡园里,查看花势。作为西盟最大咖啡种植乡,力所乡依托独特气候条件,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模式,在全县咖啡产业中占据近80%种植面积。
咖啡开花。官有权摄
在茨米组咖农扎克家的坡地上,新扩种的11亩咖啡树花开正旺。“去年8亩地收入4万元,今年肯定更好!”这位佤族汉子擦拭着农具笑道。2024年全乡咖啡种植面积达4140亩,406.76吨产量实现产值610.14万元,带动922户农户户均增收6617元。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力所乡党委政府的持续发力。“我们既要种得多,更要种得好。”力所乡副乡长李扎莫介绍,通过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引入标准化加工设备,全乡咖啡豆优质率从2019年的62%提升至2023年的81%。
火红的咖啡果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刁弘智摄
走进天源咖啡厂的烘焙车间,工人们正在调试新引进的意大利生产线。“过去我们主要卖生豆,现在推出自有品牌咖啡粉,每公斤附加值提高40%。”张四妹指着包装线上的“力所咖啡”标识说。目前西盟全县9家咖啡加工企业中,6家已开展精深加工,2024年鲜果加工率达87.3%。
在力所乡电商服务中心,主播岩板正用佤汉双语直播:“我们的咖啡豆生长在海拔1300米的生态茶园间……”2023年该乡电商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占咖啡总销售额的15%。
村民在晒咖啡。刁弘智摄
据介绍,西盟县5827亩咖啡园,超过70%实行“咖啡+茶树”套种模式。“咖啡树为茶树遮阴,茶渣做有机肥,形成生态循环。”西盟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娜布拉说。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使咖啡亩均收益增加1200元,还让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8.7%的高位。
暮色渐沉,山间的咖啡花依然挺立,见证着边疆小城把“绿资源”转化为“金产业”的生动实践。据西盟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1895万元,同比增长23.6%,成为继茶叶之后又一富民支柱产业。(虎遵会、艾嘎、官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