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播时节,云南省宁洱县山区的群众正在忙碌采摘热情果和人参果,这些销往大城市的“金果果”,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在同心镇那勐勐村,每隔半个月,收购商都会准时来到村中固定收购点,等待村民交售热情果。随着满载果实的车辆陆续抵达,验果、称重、分拣、装箱一气呵成,现场结算的现金让村民喜笑颜开。
热情果丰收。陶平摄
“我家种了4亩,这是第二次摘果,卖了3000多元,上一次卖了2000多元,全部摘完预计能收入一万五六千元。”村民王文学是村里首批种植户之一,他的成功带动了更多村民加入。
热情果全名哥伦比亚热情果,属西番莲科,与常见百香果同科属,但其口感纯甜,老少皆宜。因种植范围有限且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常年居高。
“今年统货价格稳定在每公斤3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预计收购将持续到4月底,总量约300吨。”收购商李娟娟介绍,这些水果主要发往昆明、广州、福州等城市。
热情果。陶平摄
自2023年引进热情果种植以来,那勐勐村海拔约1400米,传统产业以烤烟、茶叶为主,结构单一。全村已有20户种植140亩。果实成熟期从去年12月持续至今年4月,填补冬春收入空白。预计今年全村产量超20吨,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销路完全不用愁,我们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收购直达村组,当天付款。”村党总支书记吕家荣表示,未来将加强种植培训提升品质,并计划将种植面积从140亩扩至200亩。
自2023年试种成功以来,宁洱县热情果种植从1个乡镇扩展到7个乡镇,总面积达300余亩,成为山区群众冬春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
成熟的人参果。鲁集美摄
与此同时,梅子镇民乐村的人参果作为新引进的特色水果,与热情果同期上市,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的人参果糖度达8至10度,单果80克以上的精品果主要销往北上广深,很受欢迎。”基地负责人余永泽介绍。
去年以来,梅子镇依托气候优势瞄准冬春“反季”市场,发展人参果种植380亩,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和务工。本产季预计产量950余吨,产值达570万元。
村民采收人参果。鲁集美摄
宁洱县通过热情果、人参果等特色产业,打破传统农业季节限制,形成“四季有产、错峰增加收入”的新格局。当地政府通过订单农业保障销路、技术培训提升品质、政策扶持扩大规模,让“金果果”真正成为山区群众的“致富果”。
“过去冬春只能闲在家里,现在摘果一天能挣100多元,自家地里的收入还另算!”村民李大姐边装箱边感慨。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特色农业的甜头。
眼下,宁洱县正规划建设水果加工厂,下一步将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陶平、高夏龙杰、张芸源、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