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荒山变茶园 茶香引富路(引题)
云雾山下“兵支书”的茶事(主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
春季的云雾山下,黔南州贵定县云雾镇铁厂村,蜿蜒的山路两旁,层层叠叠的茶园错落有致,青翠的茶芽在晨雾中舒展。
“现在每天可以采3斤左右茶青,拿到近200元的工资。”春茶开采后,铁厂村村民罗付兰就来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国辉的茶园采茶,“最近这几年,只要春茶开采,罗支书都会联系我和周边村民来茶园务工,为我们提供了赚钱的路子。”
罗国辉是一位退役军人。过去20年,他以茶为媒带领村民叩开共同富裕的大门,将一片荒山变成“绿色银行”,成了村民眼中的“茶书记”。
“现在茶园每天有60多人采春茶,基本都是当地和周边村民。”走在自己经营的200亩茶园内,罗国辉细心查看着茶园长势。
“20年前,这片茶园还是荒山哩。”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茶园,罗国辉指间轻抚着翠嫩的茶芽,恍然触到了20年前荒山上那些倔强生长的茶苗。
1991年,罗国辉退役后,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外出务工。但城市的繁华未能留住他的脚步,不久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发展。
“每次看到家乡的荒山,心里总不是滋味。”2004年,罗国辉做了一个决定:承包200亩荒山种茶。
“种茶?荒山上能长出来吗?”面对质疑,他跑遍云雾镇鸟王村、营上村等茶叶名村。刚开始种茶时,白天向老茶农学种植技术,夜晚就研究制茶工艺。
在随后的4年间,他像呵护孩子般照料茶园,终于让荒山披上绿装。2008年,第一批茶叶新鲜上市。
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他每年还带动周边群众采摘、务工3000余人次。同时,为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跨越,他又购置机械加工茶叶,并注册“清心云雾贡茶”品牌。
“我始终觉得,做茶是一辈子的事,决定了就要做好。”罗国辉说。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前景。2010年,罗国辉被选举为铁厂村村委会主任,10年后又当选村党总支书记。
罗国辉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发展茶叶、刺梨、食用菌等产业,以及辣椒、豇豆等蔬菜种植,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关键要让村民共享红利。”罗国辉说。目前,铁厂村引进博落回中药种植项目150亩,带动就业150余人;党员带头种植刺梨2000余亩,年产量280吨、产值128.8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党员带头种植烤烟2294亩,带动烟农增收83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次。
“我们将围绕茶产业发展,串联多元经济,努力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罗国辉表示,下一步,铁厂村将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共同描绘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