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龙泉市种粮大户纷纷抢抓好时节,开始栽种再生稻秧苗。农田里,旋耕机打田、插秧机吐秧,高效率完成着插秧作业,一派生产繁忙的景象。
日前,位于查田镇下保村的陈华家庭农场,一辆旋耕机正在平整农田,为机械插秧做准备。另一边,两辆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依次栽插到田间,秧苗排列整齐,间距控制均匀。
近年来,龙泉市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积极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农业机械已经成为种粮大户重要的生产工具。“现在种粮轻松了,380多亩种植再生稻的农田,以前人工插秧起码要20多天,现在10天就可完成,人工费也能节省三四万元。而且越种越有奔头,去年总收入有180多万元。”农场负责人陈正华笑着告诉记者,这两年他先后购置了旋耕机、插秧机等新设备,今年又添置了烘干机、无人机等多款智能化农机,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种植成本。
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松软的土壤中;无人机飞防高效作业,均匀播撒肥料……在小梅镇骆庄村高标准农田里,耕、种、管、收全过程机械化已成为现实。“现在国家政策很好,这台T70的无人机是今年新购入的,用来撒肥料,自己出2.9万元,政府补贴了1.44万元。”种植大户兰美良介绍,除了购机补贴,去年开始还享受到每亩50元的插秧机机插补贴,这些惠农政策大大提高粮农积极性。
强农兴农,科技先行。龙泉市通过农业“双强”行动,出台各种惠农政策,推动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在田野上,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目前,龙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左右,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从去年的7100亩增加到今年的9000亩,产量也从5850吨预计可提高到7430吨。
文章来源:源新闻 叶江 胡春麟 吴根武
图片来源:龙泉发布
责任编辑:汤颖 吴俊 编辑:王慧黠 李爱伟
监制:赵刚 管智勇 审核:叶捷 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