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趁着晴好天气,从4月10日开始,我县开秧门,插种早稻,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提高农业发展效力,助力春播“加速度”。



在王宅镇双岩村,水稻田里机械手们正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插秧机的轰鸣声,一株株青翠的秧苗在插秧机苗盘上滑落,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今年共有早稻3800余亩,每天有二十台左右的插秧机,分布在不同的田块进行插秧,一台插秧机一天能插20亩左右。”种粮大户周国平告诉记者。









今年我县共有早稻种植面积26000余亩,为提高春耕效率,由6个工厂化育秧基地集中育秧、供秧。在桃溪镇项湾育秧基地,秧田里同样热火朝天。一盘盘粗壮的秧苗,通过两条秧盘输送带,源源不断地从田头被搬到车上,“分发”给各个种粮大户。“一条输送带一天可搬运秧苗6000多盘,一台运输车可装秧盘560片,每天都有十多车运往王宅、坦洪、泉溪等地。”



周国平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为提高秧苗的质量,节省劳动成本,今年育秧基地首次采用了“水稻旱育秧喷灌自动化技术”,通过控温控湿、精准施肥,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培育,秧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移栽后成活率可提高10%。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孙雄彪告诉记者:“秧苗的密度、整齐度、粗壮性都有了提升,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后续的管理成本。同时,高质量的秧苗可为提高早稻单产打下好的基础。”




我县从2007年开始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从育秧、插秧到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实现全程现代化,提高粮产水平。2024年,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383万元,水稻集中育供秧补助1677万元,水稻机插面积7.61万亩,水稻机插率达到90%以上,有效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的规模化进程,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