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反映称,四川旺苍一棵25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被人为破坏。据了解,涉事者是70多岁的高某某,这棵古树的枝干上有马蜂窝,高某某家人常被蜇伤,而且树枝掉落威胁到他家房屋安全。于是,高某某没向相关部门报备就修剪了枝干。高某某表示,这树是他家高祖栽的,他一直很爱护,之前有人出价几千元想买他都没卖。他只是因为安全隐患才动手,并且不知道这是违法的,现在知道错了愿意接受处罚。



事发后,3月31日,旺苍县已对高某某及其家人破坏古银杏树的行为予以立案,将按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查处。目前,经专家研判,该株古银杏树健康状况良好,旺苍县林业局已聘请古树保护专业机构,对该古树采取损伤修复、地上环境整治、树冠整理以及地下环境改良等综合修复复壮措施。



从法律视角看,这起事件的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根据2025年3月15日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三级保护古树的修剪必须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批。高某某擅自修剪的行为,确实违反了"禁止过度修剪枝干"的强制性规定。即便古树为家族世代养护,但其权属已因纳入保护名录转为集体所有。这种权属性质的转变,意味着任何处置行为都必须置于公共利益的框架下考量。

法律之所以对古树保护作出如此严格的规定,源于其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古树名木保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原则,任何以个人利益为名的破坏行为都将动摇生态安全的根基。



可是,当我们站在高某某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时,又会发现不一样的情况。高某某面临着马蜂蜇家人和枯枝掉落砸房屋的双重危险,随时可能给他的家庭带来灾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出于本能进行自救,虽然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朴素的生存智慧。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谁能无动于衷?”这也让我们看到,在法律的条条框框之下,民生需求同样不可忽视。

再深入探究,这棵古树的安全隐患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按照《条例》规定,县级林业部门有定期巡查并及时处理隐患的职责。但实际情况却是,高某某不得不自己动手修剪,这才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情。这暴露出基层治理存在的积弊,为什么本该由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的隐患,最后却要一位老人来“越俎代庖”呢?这反映出基层治理中可能存在的监管不到位、对民众诉求回应不及时等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